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电力电子装置及系统的电磁兼容/研究生系列/电气精品教材丛书
0.00     定价 ¥ 89.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浙江新华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15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111775614
  • 作      者:
    编者:裴雪军//周鹏//俞颐|责编:李小平
  • 出 版 社 :
    机械工业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5.03
收藏
编辑推荐

华中科技大学裴雪军教授在电磁兼容领域深耕多年,成果斐然。这本教材融合裴教授多年电力电子电磁兼容教学和科研的杰出成果,注重新知识和新技术,着力培养读者理解电磁干扰本质的能力,并在此基础上指导设计出电磁兼容性更好的电力电子装置及系统。除了理论分析,本书的特色时有工程案例与详细设计过程,并随书附录了电磁兼容模型代码和仿真操作指南。强烈推荐给电力电子专业的高年级本科生和研究生。

展开
作者简介

裴雪军,1978年生,华中科技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IEEE高级会员。分别于1998年、2001年和2004年在华中科技大学获得工学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

裴雪军教授长期专注于电力电子装备及系统的电磁兼容技术研究。曾获得湖北省杰出青年基金、台达电力电子教育基金会中达青年学者和华中卓越学者等学术荣誉。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和面上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台达科教发展基金重点项目、国防预研和企业应用项目多项。

裴教授曾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国防科技进步三等奖等奖励。在IEEE Transaction on Power Electronics、中国电机工程学报等国内外学术刊物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其中以第一和通信作者发表SCI收录论文35篇。授权发明20余项,专利转化2项。曾入选爱思唯尔(Elsevier)年度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榜单;参与编制IEEE-SA技术标准。

裴教授目前还担任中国电源学会电磁兼容专委会副主任、教育与培训工作委员会秘书长、武汉电源学会理事长等学术兼职。在中国电源学会“高品质电源电磁兼容性高级研讨班”中授课10余次。


展开
内容介绍

电力电子装置及系统的电磁兼容问题是目前新能源、储能、电动汽车等行业的共性技术难题。本书总结了作者20年来对电力电子装置及系统电磁兼容的研究成果,并吸收了国内外关于电磁兼容近期新的标准规范和理论方法;全面介绍了电力电子装置及系统电磁兼容的原理特点、测试方法、设计理论和实际应用。

本书全面涵盖了电力电子装置及系统传导与辐射电磁干扰的理论分析、建模仿真和诊断抑制等内容,既有理论分析与基本原理阐述,又有工程案例与详细设计过程,内容全面丰富、深入浅出,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和实用性。

本书适用于高等院校中从事电力电子装置电磁兼容设计的教师,也适用于科研机构、企业工厂和电磁兼容认证单位中从事相关领域工作的工程技术人员。

展开
目录

前言

第1章绪论

1.1电磁兼容的发展

1.2电磁兼容的基本概念

1.2.1电磁干扰

1.2.2电磁敏感度

1.3传导和辐射电磁干扰

1.3.1传导电磁干扰

1.3.2辐射电磁干扰

1.4电力电子装置的发展及其电磁兼容问题

1.4.1整流电路带来的低频谐波问题

1.4.2高频PWM导致的电磁干扰问题

1.4.3电力电子装置的差模和共模干扰

1.4.4电力电子装置的磁场和电场辐射

1.5电力电子装置及系统的电磁兼容设计

1.5.1电力电子装置及系统的电磁干扰分析理念

1.5.2电力电子装置及系统的电磁兼容设计内容

1.6本章小结

习题

第2章电磁兼容标准及测试方法

2.1国际电磁兼容标准

2.2国内电磁兼容标准

2.3电磁兼容标准测试方法

2.3.1传导电磁干扰测试方法

2.3.2辐射电磁干扰测试方法

2.3.3电磁敏感度的测试方法

2.4电磁干扰测量设备工作原理及区别

2.4.1频谱分析仪工作原理

2.4.2EMI接收机工作原理

2.5本章小结

习题

第3章电力电子装置关键部件的高频分布参数

3.1电力电子装置的关键部件

3.1.1两级式逆变器概述

3.1.2高频分布参数的基本概念

3.2有源部件的高频建模分析

3.2.1逆变桥模块高频建模

3.2.2Boost模块高频建模

3.3无源部件的高频建模分析

3.3.1电容高频模型

3.3.2电感高频模型

3.3.3连接铜排高频模型

3.3.4PCB迹线高频模型

3.3.5线缆高频模型

3.4本章小结

习题

第4章电力电子装置传导电磁干扰仿真建模

4.1电力电子装置传导电磁干扰建模方法概述与比较

4.2电力电子装置传导电磁干扰时域建模方法

4.2.1时域建模方法基本原理

4.2.2时域建模方法分析

4.3电力电子装置传导电磁干扰频域建模方法

4.3.1频域建模方法基本原理

4.3.2频域建模方法分析

4.4电力电子装置传导电磁干扰时频域建模方法和案例

4.4.1时频域建模方法基本原理

4.4.2时频域建模方法分析

4.4.3电力电子装置时频域仿真建模案例

4.5模拟EMI接收机的数据处理算法

4.5.1中频滤波器模拟

4.5.2检波器模拟

4.5.3数据处理算法验证

4.6本章小结

习题

第5章PCB电磁兼容设计方法

5.1PCB与电磁兼容

5.1.1PCB元件的高频特性

5.1.2数字器件边缘速率与电磁兼容

5.1.3PCB引线与电磁兼容

5.2PCB中的旁路和去耦电容

5.2.1电容的自谐振分析

5.2.2旁路电容的选取及配置原则

5.2.3电源去耦电容的选取及配置原则

5.2.4PCB中的电源层和接地层

5.3PCB串扰及串扰抑制

5.3.1PCB中串扰的产生

5.3.2PCB中串扰的抑制方法

5.4PCB布局的基本规则

5.4.1PCB的层叠设计

5.4.2元件布局的基本规则

5.5PCB布线的基本规则

5.6本章小结

习题

第6章电力电子装置电磁干扰的滤波技术

6.1EMI滤波器的重要参数和拓扑选择

6.1.1EMI滤波器插入损耗

6.1.2源阻抗和负载阻抗

6.1.3EMI滤波器的拓扑结构

6.2噪声源阻抗的获取

6.2.1源阻抗的直接测量方法

6.2.2源阻抗的组合测量方法

6.2.3源阻抗的注入测量法

6.3电力电子装置的电磁干扰滤波器设计方法

6.3.1EMI滤波器设计理论

6.3.2EMI滤波器设计案例

6.3.3基于体积目标优化的EMI滤波器设计

6.3.4EMI滤波器中的耦合效应分析与优化

6.4基于回路构造的电力电子装置共模电磁干扰滤波

6.4.1桥式非隔离型电力电子装置的共模电磁干扰滤波

6.4.2单级隔离型电力电子装置的共模电磁干扰滤波

6.5本章小结

习题

第7章电力电子装置电磁干扰的通用防护方法

7.1屏蔽设计

7.2接地设计

7.2.1接地的基本要求

7.2.2接地的方式及种类

7.2.3搭接技术

7.3隔离设计

7.3.1电磁隔离技术

7.3.2光电隔离技术

7.3.3机电隔离技术

7.3.4声电隔离技术

7.4设备内部的布线

7.4.1线间的电磁耦合抑制方法

7.4.2一般的布线方法

7.5本章小结

习题

第8章电力电子装置辐射电磁干扰的诊断和抑制技术

8.1电力电子装备辐射电磁干扰机理

8.1.1天线基本辐射理论

8.1.2辐射场分析

8.1.3电力电子装置辐射电场的估算方法

8.2电力电子装置辐射电磁干扰源的诊断技术

8.2.1电力电子装置发射的多源电磁干扰

8.2.2低频传导EMI解耦诊断方法及其不足

8.2.3基于包络解调的辐射干扰主导源辨识技术

8.2.4基于时频矩阵的电磁干扰多源解耦技术

8.3电力电子装置辐射电磁干扰路径的诊断技术

8.3.1高保真辐射电压电流测量

8.3.2基于高保真电流和电压的辐射电磁干扰路径诊断

8.3.3辐射电磁干扰路径诊断的实验实例

8.4电力电子装置辐射电磁干扰的抑制技术

8.4.1辐射EMI源的开关特征

8.4.2辐射EMI源的抑制技术

8.4.3辐射路径的抑制技术

8.5本章小结

习题

第9章磁性材料及其应用

9.1磁学基础

9.1.1磁场强度和磁感应强度

9.1.2磁化曲线和磁滞回线

9.1.3磁导率

9.1.4居里温度

9.1.5损耗

9.2常见的磁性材料的分类

9.2.1软磁材料分类及其特点

9.2.2金属软磁材料

9.2.3铁氧体软磁材料

9.2.4非晶和纳米晶软磁材料

9.3软磁材料磁芯的基本特性

9.3.1温度特性

9.3.2频率特性

9.3.3直流偏置特性

9.3.4插入损耗特性

9.4基于软磁材料的滤波电感设计

9.4.1功率电感(差模电感)用软磁材料磁芯的设计实例

9.4.2共模电感的设计方法与实例

9.5本章小结

习题

附录

附录A国内电磁兼容标准清单

附录BPCB迹线电感的提取操作

附录C时域EMI仿真平台搭建

C.1电磁兼容常用仿真软件

C.2基于ANSYS/Simplorer的Buck降压电路传导电磁干扰时域建模仿真

附录D频域EMI仿真平台搭建

D.1EMI频域仿真软件介绍

D.2BUCK电路电磁干扰源建模

D.3BUCK电路电磁干扰传导路径建模

附录E模拟EMI接收机的算法程序

E.1EMI_Receiver.mlx函数

E.2函数调用案例

E.3EMI接收机模拟器APP

参考文献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