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太阳能转化利用
太阳能转化利用是将太阳辐射能直接转换为可用能源的过程,是可再生能源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过程主要通过多种技术手段实现,旨在减少对传统化石燃料的依赖,促进环境可持续发展。
太阳能转化主要有两大途径:光热转换和光电转换。光热转换利用集热器吸收太阳辐射,将其转换为热能,用于供暖、热水供应及工业蒸汽等领域。这种技术成熟度高,应用广泛。光电转换则通过太阳能电池板(光伏电池)将太阳光直接转换为电能。光伏技术近年来发展迅速,效率不断提高,成本持续下降,使得光伏发电在全球范围内得到广泛应用。从屋顶光伏系统到大型地面电站,光伏发电已成为可再生能源发电的主力军之一。此外,太阳能还可以通过光化学转换和光生物转换等方式被利用,尽管这些技术目前尚处于研发或示范阶段,但它们在未来能源体系中具有巨大潜力。
太阳能转化利用技术多样,应用广泛,对于推动能源结构转型、实现碳中和目标具有重要意义。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成本的进一步降低,太阳能将成为未来能源体系中的核心力量。
本章系统地探讨了太阳能转化利用技术的背景与发展现况,涵盖了光伏发电、光热发电及其他太阳能利用技术,结合中国太阳能资源的分布情况,为相关技术的推广和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1.1太阳能转化利用技术背景和意义
太阳通过电磁波的形式向宇宙辐射能量,这种能量称为太阳辐射能,通常简称为太阳能。广义上,太阳能是指太阳内部氢原子通过核聚变产生巨大能量,并以辐射的形式释放到外太空的能量。当前人类对这种能量的主要应用领域包括光伏发电和光热利用。太阳能是主要的可再生能源之一,具有来源广泛、清洁无污染、可持续利用等优点。据统计,地球表面每平方米每年的太阳辐射能相当于200t标准煤的热量。
21世纪以来,工业部门的迅猛发展和人口的不断增加,全球能源需求呈现出急剧上升的趋势。传统化石燃料的使用会产生二氧化碳和其他污染物,造成环境污染,并且资源量有限。因此,必须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和通过相关技术来满足不断增长的能源需求,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已经成为当今世界能源领域重要的研究课题。作为一种前景广阔的清洁能源,太阳能相比于其他可再生能源具有较少的地理限制优点,可以在全球大部分地区开发利用。
能源问题关系到我国经济发展、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能源的可持续发展是支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任务。2021年,中共中央和国务院联合发布的《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明确提出要加快构建清洁、低碳、安全且高效的能源体系。文件中强调,必须积极推进非化石能源的发展,实施可再生能源替代行动,以提升非化石能源在总能源消费中的占比。重点推动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海洋能和地热能的发展,不断扩大其在能源结构中的份额资料来源:https://www.gov.cn/zhengce/2021-10/24/content_5644613.htm。。
“双碳”目标的提出为太阳能等清洁能源产业的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战略机遇,预示着未来在这方面将会有更多的政策支持和技术创新。作为新能源产业中发展较为成熟的一部分,太阳能产业为实现我国的“双碳”目标方面发挥关键的作用。2021年,我国的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达到约3.1亿kW,同比增长20.9%。这种快速增长不仅表明了太阳能产业的巨大潜力,也反映了国家在推动清洁能源发展方面的坚定决心。通过不断的努力和发展,太阳能产业将为我国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提供坚实的保障,并推动全球能源结构的绿色转型。
太阳能技术在多个领域展现出巨大的潜力,特别是在绿色氢能、液态阳光甲醇和太阳能发电等方面。目前,太阳能的规模化利用主要集中在光伏发电领域。光伏发电产业链覆盖了从上游的原材料生产到下游的系统集成与安装的各个环节。在上游环节,原材料的生产是关键步骤,包括硅矿石和高纯度硅料的开采、提炼和生产。这一环节涵盖了冶金硅提纯、多晶硅提纯以及单晶和多晶硅片的加工与切割等工艺。通过这些过程,生产出适合光伏电池制造的高纯度硅材料。中游环节是光伏产业链的技术核心,主要涉及单晶和多晶硅电池片的制造。单晶硅电池和多晶硅电池的生产需要精细的工艺和高精度的设备。此外,还包括光伏电池组件的生产与组装,这些组件包括晶硅组件和薄膜光伏组件。组件的质量和性能直接影响到光伏发电的效率和稳定性。下游环节主要是系统集成与安装,这一部分是实现光伏发电实际应用的重要环节,包括太阳能并网发电工程、太阳能电池组件的生产及安装、光伏建筑一体化等。太阳能并网发电工程将光伏电池组件产生的电能输送到电网,实现电力的广泛应用。光伏建筑一体化将光伏组件集成到建筑结构中,实现建筑物自身供电,同时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王阳.太阳能光伏产业技术分析报告[J].高科技与产业化,2019(7):38-43.。
我国西北荒漠及青藏高原地区面积广阔,光照条件非常优越,是全国太阳能辐射量*高的区域之一,可以充分利用丰富的太阳能资源,为电网提供稳定的清洁能源。除了自然条件优越外,政策和科技创新也为西北荒漠及青藏高原地区新能源产业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持。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可再生能源的发展,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政策,为西北荒漠及青藏高原地区的新能源产业发展提供了宝贵的政策红利。例如,对光伏发电、风电和水电等可再生能源项目给予财政补贴、税收优惠等措施,大大降低了项目投资成本,加速了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在科技创新方面,西北荒漠及青藏高原地区的能源企业不断加大技术研发投入,积极引进和推广新技术,提高能源产业的核心竞争力。例如,部分企业采用了先进的太阳能电池板技术,提高了光电转换效率,使得光伏发电站的成本不断降低。西北荒漠及青藏高原地区新能源产业的发展不仅为我国能源安全提供了有力保障,也为实现能源绿色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在“十四五”期间,西北荒漠及青藏高原地区将继续加大新能源产业投资力度,加快推进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力争在全国能源结构调整和绿色发展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同时,西北荒漠及青藏高原地区还将以能源产业为依托,通过建设大型能源项目和引入相关产业链,带动当地就业和相关产业的发展,推动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此外,能源产业的发展也将助力西北荒漠及青藏高原地区的乡村振兴工作,为当地农民和企业提供更多创收机会,推动乡村振兴和区域均衡发展。
1.2太阳能转化利用技术
1.2.1太阳能光伏发电技术
太阳能光电转化技术是一种能够将太阳能直接转化为电能的技术,其基本原理是通过光子与电子的相互作用来实现电能的产生。光伏发电系统主要由太阳能电池板、逆变器和电池储能装置等组件构成陈雪.太阳能聚焦3D打印系统设计及PLA熔丝打印工艺研究[D].上海:东华大学,2023.。
光伏发电具有诸多优点,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光伏发电过程中不会产生温室气体和污染物排放,这显著减少了对大气的污染和对气候变化的负面影响。通过采用光伏技术发电,能够有效降低二氧化碳和其他有害气体的排放,助力环境保护和气候变化的缓解。第二,太阳能作为一种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能源,具有储量丰富且分布广泛的特点。利用光伏发电技术,能够持续地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从而减少对有限的化石燃料资源的依赖,推动可持续发展的实现。第三,光伏发电系统具有灵活的安装特性,可以布置在屋顶、农田、沙漠等多种地点。这样的分散式布局使得能源生产与消费更加接近,从而有效减少了输电过程中的能量损耗和大规模能源传输所带来的成本问题。此外,光伏发电的广泛应用还促进了能源的去中心化,提高了能源供应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使得电力系统更加具有弹性和多样化。第四,虽然光伏发电技术的初期投资较高,但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生产规模的扩大,发电成本逐渐降低,使光伏发电变得更加经济和可行。近年来,光伏组件和系统的制造成本显著下降,再加上政府和市场的支持,使得光伏发电在经济上逐渐具备了竞争力,成为一个具有长期优势的能源解决方案。综上所述,光伏发电不仅在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方面具有显著优势,还通过灵活的部署方式和日益降低的成本,展现出极大的经济潜力和发展前景。光伏技术的广泛应用和不断创新,将在全球能源转型和可持续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唐志超,李祖有,王周毅.光伏发电技术的应用研究[J].光源与照明,2024(2):132-134.。
与传统能源相比,光伏发电在经济上展现出显著的长期优势。光伏发电能够提供更加稳定和可持续的能源供应,从而有效降低能源成本,推动经济的持续发展。通过利用太阳能这一取之不尽的自然资源,光伏发电可减小对化石燃料的依赖,降低了能源价格波动带来的风险,为经济增长提供了更可靠的保障。光伏发电在全球范围内的应用已经显示出其强大的潜力和影响力。目前,光伏发电的并网装机容量占据了超过99.8%的太阳能发电并网装机总容量,成为太阳能发电技术中的主要力量。然而,光伏发电在实际应用中仍面临一定的局限性。*先,光伏板的发电效率通常在20%左右,光电转化效率相对较低。为了获得足够的电力,需要安装更多的太阳能电池板,这无形中增加了成本。其次,光伏发电的效能受日照时长的影响较大,在日照不足的地区,其发电能力会有所限制。因此,在推动光伏发电技术发展的过程中,应重点关注如何有效减少能源和成本的浪费。例如,通过技术创新和效率提升来降低成本,通过改进储能技术来提高光伏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同时,要尽量避免对环境的不良影响,以促进光伏发电技术的更广泛应用和持续发展。通过这些努力,光伏发电不仅能够在经济上具有竞争力,还能够在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政策的持续支持,光伏发电有望在全球能源结构中占据更加重要的地位,推动绿色能源的广泛应用,实现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1.2.2太阳能光热发电技术
太阳能热发电技术,又称聚焦型太阳能热发电,是一种利用反射镜或透镜将大面积的太阳光集中到较小集光区的技术。通过光学原理,阳光在集光区内汇聚并产生高温,加热工质形成高温高压蒸汽,进而驱动汽轮机发电。该技术*先将太阳能转化为热能,再通过热机(如蒸汽涡轮发动机)将热能转化为电能。太阳能光热发电具有环境友好、可再生、高效等显著优势,是一种极具发展潜力的清洁能源技术,为未来能源结构的优化提供了重要方向。
太阳能光热发电技术根据太阳能集热方式的不同,可以将发电系统分为塔式、槽式、线性菲涅尔和碟式四种类型。聚光比在发电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聚光比越大,集热温度越高,系统的发电效率提升空间也越大。在这四种光热发电类型中,碟式的聚光比*大,塔式次之,槽式和线性菲涅尔的聚光比相对较小。
塔式聚光太阳能热发电(Concentrated Solar Power,CSP)系统,也被称为点式聚光集热系统,利用大型太阳跟踪镜(定日镜)阵列,将太阳辐射能反射并聚焦到位于塔顶的吸热器上,使传热介质被加热,从而实现光能向热能的转换。然后,通过热力循环系统,将传热介质的热能转化为540~560℃的水蒸气动能,驱动汽轮机组带动发电机发电。塔式CSP技术被认为是*具商业前景的热发电技术之一。美国能源部指出,塔式CSP技术的聚光倍率较高,通常可达到300~1000的聚光比,使中心塔顶的热传介质温度可达1000℃,从而有效提高热力循环系统的发电效率。然而,CSP系统需要围绕中心塔建设大规模的定日镜场,其占地面积较大,并且需要复杂的控制系统来对每个定日镜进行单*的二维控制。此外,光热转换效率受限于定日镜的余弦效应,因此必须建设足够高的中心塔来改善这一效应。这不仅增加了发电成本,而且在多风地区,过高的中心塔并不适用。
槽式CSP系统,又称为线性聚光集热发电系统,是通过大面积的“U”形槽式抛物面聚光镜,将太阳辐射能反射并聚焦到安装在聚光镜抛物线焦线处的接收器上,从而加热接收器中的传热介质,将太阳辐射能转化为内能。槽式CSP系统采用单轴控制一维跟踪太阳的方式,集热温度远低于塔式发电系统,属于中高温热力发电。通过串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