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我国西方史学史研究取得了长足进步,但成果大多集中于西方古典史学与西方近现代史学两端,对于西方中古史学史的研究则尚显薄弱,尤其对于跨越了整个西方中古史的“基督教史学”,更是罕有涉足。因此“基督教史学”及其相关研究,对于完备与丰富西方史学史的科学建设,有较为紧迫的意义。基于完善整个西方史学史历史性研究的期待,来展开对“早期基督教史学”渗入而系统的探讨,就在当下的中国西方史学史研究状况中更具备了特别的紧迫性。
2. 基督教史学作为西方史学史上一种独特而重要的范型,理所当然地应当得到中国当代西方史学史研究的充分重视。而且以“早期基督教史学”为专题的研究目前所见极少,本书的出版将可能填补这个空白。
3. 本书的作者肖超,复旦大学历史学系博士,现任教于内蒙古大学历史与旅游文化学院,目前在英国圣安德鲁斯大学攻读第二个全日制博士学位。在《世界宗教研究》《史学理论研究》等权威与核心期刊发表论文多篇,从事相关领域研究多年。
4. 本书系“光启青年”系列的最新一本。光启青年关注国内青年学者的高质量学术研究成果,鼓励和支持本土的学术新人开展原创研究,本书即是贯彻这一宗旨的最好体现。
公元4世纪初期,“教会史之父”攸西比乌斯所撰写的《教会史》标志着基督教史学作为西方史学史上一种重要而独特的史学范型,终于得以“完型”。基督教史学,并不表现为对西方传统史学的直接延续,而是展现为一种与传统史学有着极大区别的史学转向。
本书力图通过历时性的研究,分别讨论“早期基督教史学的‘前世’”“早期基督教史学的最初探索”“早期基督教史学的先行者”“早期基督教史的完型”,涉及犹太史家约瑟夫斯、犹太解经家斐洛,以及早期基督教代表性人物如耶稣、路加、保罗、提阿菲罗斯、德尔图良、奥利金、攸西比乌斯等,着重探析这些对于早期基督教史学产生关键影响的人物的历史观念传承,以期更深入地诠释基督教史学是如何开端,并最终发展成为基督教史学自身的。
“基督教史学”研究,目前在中国学界尚鲜有人问津,其所关涉宗教著作与教会文档颇为庞杂,是一个陌生且繁难的领域。本书致力于此,以补足西方史学史整体之贯通,并希望对该领域做出初步的探索。
借由初生之犊的稚嫩,作者最初曾自我期许在攻读博士期间,能够对“基督教史学”做出一个总体性的史学史研究。可是当切近置身于基督教史学史探究之中时,作者才真正意识到自己面对了一个何等浩瀚的思想海洋,由是,原初宏大的探询意欲就被谨慎地克制,又基于师长的指点,遂立意以“早期基督教史学( 1—4世纪初)”作为博士学位论文研究之课题。
但本书现今,也只不过“以蠡测海”般地对此浩瀚思海稍作窥览,只是探讨了“早期基督教史学”中的某些主要思想脉络,以及部分主要人物的主要史学思想,并且这诸多“主要”的限定,也大多源于一己之见。故而,自踏上“早期基督教史学”这条“荒凉而无人涉足的道路” 至今,作者实在不敢说此项课题填补了哪些空缺,最多只能说本书的大部分探讨,涉及了部分前人未曾涉猎过的领域,言说了某些前人未曾发表过的看法。
导言
一、选题的根据与意义
二、研究综述
三、写作思路与结构
第一章 早期基督教史学的“前世”
一、西方古典史学的式微
二、犹太史学思想的启迪
第二章 早期基督教史学的最初探索
一、耶稣:基督教史学思想的基调
二、路加:基督教史学的较早尝试
第三章 早期基督教史学的先行者
一、提阿菲罗斯:通往“真理”的历史阐释路径
二、德尔图良:历史作为证据为基督徒辩护
第四章 早期基督教史学的完型
一、一种新范型的确立:攸西比乌斯的《教会史》
二、一个新特征的展现:早期基督教史学与政治之关联
三、一条新路径的开辟:“隐喻解经法”与早期基督教史学思想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