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三生空间功能权衡与格局优化/经济管理学术文库
0.00     定价 ¥ 79.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浙江新华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15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524303480
  • 作      者:
    作者:刘超|责编:杨雪
  • 出 版 社 :
    经济管理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5-06-01
收藏
内容介绍
三生空间作为生态文明建设与新型城镇化发展的空间载体,业已成为落实主体功能区战略、完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的贯穿主线。快速城镇化与工业化引致丘陵山区社会—生态系统要素发生剧烈变化,加之地形复杂,三生空间冲突日益严峻、土地功能失衡越发明显,加剧了城市发展和生态保护之间的矛盾。随着生态文明理念与国土空间规划的有机融合,为适应城镇发展与生态保护协调推进的生态国土建设新要求,本书以我国中部典型丘陵山区城市——湖北省襄阳市为实证研究对象,从城镇建设与生态保护交互效应的视角,对三生功能权衡过程进行解析。在此基础上,系统厘清生态国土建设影响下三生功能权衡的“过程—机制—效应”,构建基于功能强弱关系的三生空间识别与优化方法体系,进而探究三生空间协调发展的实践路径与调控机制,可为国土空间治理与区域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与实践指导。
展开
目录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1.2.1 土地利用功能研究
1.2.2 三生功能研究
1.2.3 三生空间研究
1.2.4 生态国土建设研究
1.2.5 研究进展述评
1.3 研究方案
1.3.1 研究目标
1.3.2 研究内容
1.3.3 研究方法
1.3.4 研究思路与技术路线
1.4 创新之处
2 理论基础与分析框架
2.1 相关概念解析
2.1.1 三生功能
2.1.2 三生功能权衡
2.1.3 三生空间
2.1.4 生态国土建设
2.2 相关理论基础
2.3 三生功能权衡的城镇化与生态保护交互影响框架
2.4 三生空间格局协调优化框架
3 研究区概况与数据处理
3.1 研究区概况
3.1.1 自然地理环境
3.1.2 城镇化发展
3.1.3 生态建设状况
3.1.4 土地利用现状
3.2 数据来源与处理
3.3 本章小结
4 三生功能权衡时空演化特征
4.1 研究方法
4.1.1 三生功能测度
4.1.2 三生功能协调性测度
4.1.3 三生功能权衡/协同关系测度
4.2 三生功能时空变化分析
4.3 三生功能协调性特征分析
4.4 三生功能权衡特征分析
4.4.1 三生功能权衡总体变化特征
4.4.2 三生功能权衡空间变化特征
4.5 本章小结
5 生态国土建设对三生功能权衡的影响机制
5.1 研究方法
5.1.1 三生功能权衡/协同关系测度
5.1.2 城镇化水平测度
5.1.3 生态保护水平测度
5.1.4 空间误差模型
5.2 城镇化和生态保护对三生功能权衡的影响机制分析
5.2.1 城镇化和生态保护因素对生产-生活功能权衡的影响
5.2.2 城镇化和生态保护因素对生产-生态功能权衡的影响
5.2.3 城镇化和生态保护因素对生活-生态功能权衡的影响
5.3 城镇化和生态保护对三生功能权衡的交互影响机制
5.4 本章小结
6 城镇化对三生功能协调性的影响阈值效应
6.1 研究方法
6.1.1 三生功能协调性测度
6.1.2 城镇化水平测度
6.1.3 分段线性回归
6.2 城镇化空间格局特征
6.3 不同城镇化模式对三生功能协调性的影响阈值
6.4 不同地貌条件下的城镇化对三生功能权衡的影响阈值
6.4.1 岗地平原地区城镇化对三生功能协调性的影响阈值
6.4.2 低山丘陵地区城镇化对三生功能协调性的影响阈值
6.4.3 山地地区城镇化对三生功能权衡的影响阈值
6.5 城镇化对三生功能协调性的影响机制
6.6 本章小结
7 植被覆盖对三生功能协调性的影响阈值效应
7.1 研究方法
7.1.1 三生功能协调性测度
7.1.2 像元二分模型
7.1.3 相关性分析
7.1.4 弹性系数
7.2 植被覆盖的空间分布特征
7.3 植被覆盖对三生功能协调性的影响
7.3.1 植被覆盖与三生功能协调性的关系
7.3.2 植被覆盖对三生功能协调性的影响阈值
7.4 不同主体功能区的植被覆盖对三生功能协调性的影响阈值
7.4.1 重点开发区域植被覆盖对三生功能协调性的影响阈值
7.4.2 农产品主产区植被覆盖对三生功能协调性的影响阈值
7.4.3 重点生态功能区植被覆盖对三生功能协调性的影响阈值
7.5 基于植被覆盖影响阈值效应的生态系统修复
7.6 本章小结
8 基于功能强弱对比的三生空间优化调控
8.1 研究方法
8.1.1 三生功能强弱关系测度方法
8.1.2 三生空间识别方法
8.1.3 三生空间优化思路
8.2 三生空间演化特征分析
8.2.1 三生空间识别结果
8.2.2 三生空间数量变化
8.2.3 三生空间格局时空变化
8.2.4 三生空间地形梯度变化
8.3 三生空间优化方案
8.4 与襄阳市主体功能区规划的比较
8.5 三生空间优化保障体系
8.5.1 建立因地制宜、精准施策的梯度差异化机制
8.5.2 建立功能融合、“四区”联动的协调发展机制
8.6 本章小结
9 结论与政策建议
9.1 主要结论
9.2 研究不足与展望
9.3 政策建议
9.3.1 科学规划下进行分区管理
9.3.2 三产融合促进功能协调
9.3.3 政府主导下鼓励多方参与
参考文献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