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部笔记体的散文作品,文字成熟、准确,富于理智的诗性。作者亲身参与了祁连山草原生态的保护与恢复工作,种草,建围栏,灭虫,灭鼠。作者无论是对景色、人物还是当地生物的描述,都采用了第一视角,原生态展现其所见所感。散文往往记录所见所感,有人关注于文史,有人留意于日常。然而读万卷书难,行万里路更不易。因此,作家们一直在尝试寻求走出去的途径,这在古今游记中可见一斑。然而,即便是优秀的游记,也往往只是蜻蜓点水,浮光掠影。作为外来者,永远也写不出“在地人”的所思所感。时代变迁,人们的知识结构、传播媒介也随之变化,使得书写者的第二身份更加多元。这种多元性催生了一些新的文学现象、书体以及内容的变化,那些专注于某个领域的书写者,他们的所见所感,更加日常也更加符合在地者的原生品质。这些新的表达,为文字带来新的活力。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