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比较视域下政府近代转型研究--以清末新政和明治维新为中心的考察
0.00     定价 ¥ 68.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浙江新华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15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553344737
  • 作      者:
    作者:石晶|责编:王绪绪
  • 出 版 社 :
    南京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4-03-01
收藏
内容介绍
在中日两国被迫走上近代化之路时,虽然都是从器物文明追求开始的,但是很快,明治维新的改革者们认识到西方国家先进的政府制度是其繁荣兴盛的关键,便诉诸制度变革走上近代化崛起之路。而清代中国亦因为传统政府制度的封闭性,而无法推进整个社会的近代化。回顾历史我们会发现,日本的近代化相较于其他发达国家,存在严重的缺陷,表现为浓郁的封建主义残余和政治现代化的严重滞后与不足,此两点最终导致日本走上军国主义——法西斯主义的发展之路,给亚洲人民最终也给其自身带来了恶果。日本现代化的转型完成,源于美国主导的战后改革,虽然日本学术界、政界乃至民间羞于承认这一点,但日本近代化仍有可取之处,那就是建立了君主立宪制,天皇有至高无上的权威,但天皇并无至高无上的权力,因其权力受到了宪法的约束。此点,使之与东方社会传统的一统天下的专制王权呈现出不同,这一不同,为日本近代化在诸多方面的推进创造条件,提供了机会。近代化均发端于器物层面,这一层面的推进必多维度地诉求行政体制变革,诉求高效率之政府亦即责任内阁(责任政府)的建立。责任政府的建立分散了专制王权,行政权落实于政府,而专制之权集立法权、行政权乃至司法权于一体。得到了立法保障的责任内阁直接分散了专制王权,并构建了王权与责任内阁的相互制衡与良性互动。日本近代化的多方面实现均可归于此点。因此,本书试图从中日近代化过程中政府制度的演变,在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变迁的大背景中,探寻中国和日本建立近代政府制度的过程、结果及影响。
展开
目录
导论
第一章 政府近代转型背景分析
第一节 转型的横向场域:从物质基础到上层建筑
一、经济视角: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二、政治层面:西方立宪体制的引入
三、文化面向:立宪文化的涤荡
四、社会方面:个人权利的凸显
第二节 转型的纵向场域:从农业社会到工业社会
一、社会特征:从等级化、地域化到工业化、市场化
二、治理模式:从统治型治理到管理型治理
三、治理手段:从权治挣扎到法治诉求
四、共同体类型:从静态封闭共同体到动态开放共同体
第二章 西学东渐与近代政体转型
第一节 清末立宪改革
一、清末局势危机催生制度变革
二、《钦定宪法大纲》制定与颁布
三、多方博弈之下“仿行”君主制
第二节 明治时期君主立宪改革
一、近代立宪思想引入及实践
二、明治宪法的制定与颁布
三、明治宪法体制基本确立
第三节 比较视域下清末政体变革困境
一、近代宪法文本比较与异同分析
二、制度变迁意愿不足与能力欠缺
第三章 官制调整与责任政府
第一节 清末官制改革
一、清末官制改革的动因
二、戊戌变法中的官制改革
三、丙午年间行政改制
四、皇族内阁建立
第二节 明治时期近代行政改革
一、太政官体制的确立与发展
二、近代责任内阁制的创立
三、创设近代责任内阁的意义
四、责任内阁的功能
第三节 比较视域下清末行政改革困境
一、立新政而未易旧制
二、新旧思想文化碰撞
第四章 立宪运动与近代议会
第一节 中国最早的议会
一、谘议局的成立、性质及权限
二、立宪派的三次国会请愿运动
三、资政院的建立及其两次会议
第二节 明治时期立法机构改革
一、明治初期立法机构的演变
二、自由民权运动及其影响
三、帝国议会的建立及性质
四、帝国议会的功能
第三节 比较视域下清末立法机构改革困境
一、中央集权与国家权力再配置
二、立宪派的先天缺陷与准备不足
第五章 司法体制改革与近代司法独立
第一节 清末司法改革
一、维护王权之制的权宜之策
二、清末司法机关的近代转型
三、司法改革中的权限之争
第二节 明治时期司法改革
一、资产阶级发展亟需法制保障
二、司法改革与大审院建立
三、司法独立制度体系建立
第三节 比较视域下清末司法改革困境
一、司法改革的理论预设缺乏实践基础
二、封建传统法律意识坚不可摧
第六章 政府变革对国家近代化转型的重要影响
第一节 降低制度变迁成本
一、环境因素对制度成本的影响
二、利益博弈对制度成本的影响
三、非正式制度对制度成本的影响
第二节 强化行政责任
一、建立责任政府
二、扩大政府职能
三、提高政府效率
第三节 孕育立宪文化
一、建立近代议会
二、从习俗型信任到契约型信任
三、法制化保障契约刚性
第四节 保护公民权利
一、建立近代司法体系
二、保护个人财富
三、建构法治市场
结语
参考文献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