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一读就上瘾的逻辑学
0.00     定价 ¥ 52.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浙江新华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15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545574999
  • 作      者:
    作者:阿健|责编:孙若琦
  • 出 版 社 :
    天地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5.07
收藏
编辑推荐

◆跳过情绪,看见事实!永远别让理性在情绪面前败下阵来!


◆B站知识区人气UP主、逻辑学科普视频创下近亿次播放——【阿健】写给普通读者无门槛的逻辑学入门书!


◆告别逻辑混乱,想清楚、说明白、做正确。


◆生活案例学逻辑,学完用到生活里。


◆以偏概全、偷换概念、诉诸情感、非黑即白、滑坡谬误、循环论证……明明在围观人人都会犯的逻辑谬误,一不小心学会了用逻辑学解决生活中的各种问题。


◆生活、工作、人际交往、个人成长……不管现实多复杂,懂逻辑的人心中有秩序!


展开
作者简介

阿健

知识内容创作者,B站播放量超八千万次的人气up主。

长期从事逻辑学研究与科普工作,擅长用有趣的生活案例和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解逻辑,帮助人们提升逻辑思维能力,掌握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技巧。


展开
内容介绍

跳过情绪,看见事实!永远别让理性和逻辑,在情绪面前败下阵来。


AI时代,逻辑学将是你保持理性、不被情绪带偏的必备工具。一旦拥有了强大的逻辑思维能力,你就能做到把问题想清楚、把观点说明白、把事情做正确。


作者从生活中的28个逻辑谬误和逻辑学的87个关键概念入手,通过大量有趣的生活案例,以严谨却不严肃的笔触,带你轻松掌握原本深奥的逻辑学,助你在思考问题、言语表达、工作办事时始终能跳出情绪陷阱,看清事物本质。


展开
精彩书摘

以偏概全:我爷爷天天喝酒,最后活了100多岁


“以偏概全”有两种表现形式,一种是从不具代表性的个例推导出一般性结论,另一种是从局部性质推导出整体性质。


 从个例推出一般性结论


例一

记者在春运的火车上采访,以了解今年春运的形势,切入点在于车票是否紧张。


记者:这位乘客,您买到火车票了吗?

乘客A:买到了。

乘客B:买到了。

……


记者随机采访了车上的10余名乘客,得到的答复都是买到票了。于是,记者高兴地说出了自己的结论:“大家都买到票了。”


这就是典型的“幸存者偏差”的例子。“幸存者偏差”指观察者只看到经过筛选后的结果,而忽视了筛选的过程,最终得出了不恰当的结论。


如果记者在火车上进行采访,那么他就过滤掉了那些因为没有买到票而没能乘上火车的人。记者在火车上问乘客有没有买到票,只能获得“买到票”的片面回答。


例二

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马无故亡而入胡,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数月,其马将胡骏马而归。人皆贺之。其父曰:“此何遽不能为祸乎?”家富良马,其子好骑,堕而折其髀,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一年,胡人大入塞,丁壮者引弦而战,近塞之人,死者十九,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故福之为祸,祸之为福,化不可极,深不可测也。——《淮南子·人间训》


这段内容的结论是“福和祸可以相互转化”,但这里的推论方式属于将特例作为论据的以偏概全。在这个故事里,坏事接着好事,好事接着坏事。但在真实的世界里,坏事可能接着坏事,好事也可能接着好事。塞翁丢了马,这是一件确定的坏事,但其实没有人可以提前知道丢了马之后会发生什么事。


例三

小健爸爸:我爷爷天天喝酒,最后活了100多岁,所以喝酒是健康的。


虽然小健的曾祖父天天喝酒,并且活了100多岁,但是这只是个例。喝酒并且长寿的例子有很多,不喝酒且长寿的例子也很多,从逻辑学角度来说,小健爸爸的话无法论证喝酒是健康的。


如果要判断喝酒对健康的影响,我们需要使用科学的方法,对大量的群体进行调查。


将局部性质当作整体的性质


例一

小健:哎!真可惜,比赛输了。

小强:这支球队真是太差了,根本就不会踢球。


小强根据球队在一场比赛中的表现,推断整支球队的综合实力是低下的。这种推断忽视了球队在其他比赛中的出色表现或其他影响因素,如当天球员的状态、对手的实力等。


例二

小健:这个人长得这么可爱,一定是好人。


小健因为一个人长得可爱这个局部特质,而对这个人有着良好印象,进而认为这个人一定是好人。但长得可爱并不意味着一个人就是好人。


在心理学上,这种心理被称为“晕轮效应”,即人在对他人形成认知时,会先根据局部特质形成整体印象,然后从整体印象推出其他特质。如果我们对一个人的印象很好,那么我们往往会认为这个人各方面都很好;如果我们对一个人的印象很坏,那么我们往往会认为他在各方面都很坏。晕轮效应的典型例子就是认为形象较好的人在其他方面也会很优秀,就如同例子里小健觉得长相可爱的人一定是好人一样。


拓展

当以偏概全的表现是从特例推导出一般性结论时,问题就在于进行了不够全面的归纳推理。因此,为了得出更好的结论,我们需要从以下几个角度分析归纳的强度:

1.样本的数量。样本的数量足够多吗?如果只基于几个

例子就得出结论,那么这种结论很可能不具有一般性。

2.样本的代表性。在选择样本时,有没有随机选择样

本?是否错误地进行了选择性取样?

3.要素的相关性。要素之间存在逻辑清楚的因果关系

吗?会不会只是偶然,会不会是由其他因素导致的相关性?


展开
目录

第yi章 生活中的逻辑谬误


什么是逻辑谬误 

积非成是:所有人都能说谎,就我不行吗 

回归谬误:学生成绩不行,骂一顿就好了 

格言论证:中国有句古话 

诉诸人身:你有什么资格 

循环论证:心诚则灵,灵则心诚 

假两难推理:他要么是好人,要么是坏人

诉诸折中:你们各退半步吧

不当类比:红枣可以补血,核桃可以补脑

诉诸自然:100% 纯天然,不含任何化学成分

滑坡谬误:今天借给你1块钱,明天你就会借100块钱

诉诸情感:你不认真读书,就会贫穷一辈子

完美主义谬误:只要不出门,就永远不会被车撞死

罪恶关联:你和禽兽有什么区别

稻草人谬误:如果每天都是晴天,生命就会凋零

偷换概念:一个人怎么可能活几百万年呢

否认对立:我们来聊点别的吧

断章取义:庄子也是一个鼓励求知的人

诉诸纯洁:真正的男生都喜欢理科

连续体谬误:就算拔掉所有的头发,这个人也不是秃头

词源谬误:鲸鱼是鱼,因为它的名字里有“鱼”

诉诸无知:你有证据吗

诉诸可能:只要我有可能考上北大,那就一定能

诉诸言论自由:这是我的言论自由

捆包谬误:程序员一定很宅吧 

从众谬误:很多人都是这么做的

以偏概全:我爷爷天天喝酒,最后活了100 多岁

诉诸谬误:你的逻辑有问题,结论一定是错的

归谬法:专治无理取闹之人

非形式谬误的分类


第二章 如何避免成为“乌合之众”


什么是批判性思维

事实与价值:凡事要分清“是不是”与“喜不喜欢”

相关不等于因果:事情没你想得那么简单

误导性真相:比谎言更可怕的是“真相陷阱”

认知偏差:不要轻易相信你自己

回声室效应:那些正在“吃掉”你大脑的信息

学会提问:你会问,对方才会说

信息素养:谁掌握信息,谁占据优势


第三章 像逻辑学家一样思考


什么是形式逻辑

逻辑学的基本概念:从混沌走向清晰

直言命题:没人会理解你没有表达的意思

三段论:复杂问题的拆解术 

命题逻辑:一切皆可计算 

类比论证:不可忽视的底层思维 

科学:从“观自我”到“观世界” 

定义:为何你总是被别人误解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