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真正的信仰者(远藤周作)/日本文学名家十讲
0.00     定价 ¥ 49.8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浙江新华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15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521773477
  • 作      者:
    作者:杨照|责编:杨心怡
  • 出 版 社 :
    中信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5.06
收藏
编辑推荐

1、《我与世界挣扎久:杨照日本名家十讲》之8,杨照谈远藤周作:将信仰从高高在上的抽象,拉回每一个挣扎的平凡人。


2、马丁·斯科塞斯改编其作《沉默》,格雷厄姆·格林赞其为“这个时代最优秀的作家”,而他却是日本文学中“最不像日本人的日本人”。


“远藤周作和其他日本作家都不一样,因为他信奉了非日本的宗教,成了隶属于罗马教会组织下的天主教徒。他被迫更敏锐感受到普遍的‘人’特别的‘日本人’两者间宿命的紧张关系。”──杨照


3、他的文学人生,是一场漫长的自我告解。从《沉默》和《深河》等经典作品入手,听懂远藤周作文学中“沉默的低语”


4、130*203窄长开本,便于单手翻阅。


展开
作者简介

杨照,作家、文学评论家。本名李明骏,1963年生,台湾大学历史系毕业,美国哈佛大学东亚史硕士,华人世界著名的人文经典领读人。曾任《明日报》总主笔,远流出版公司编辑部制作总监,台北艺术大学兼任讲师,《新新闻周刊》总编辑、总主笔、副社长;近年来致力于东西方经典著作的解读,并担任“诚品讲堂”“敏隆讲堂”长期经典课程讲师,及《看理想》古代中国经典节目主讲人,因其通俗易懂的语言、趣味性的知识输出、具有启发性的精妙观点,深受读者喜爱。已出版著作有《讲给大家的中国历史》系列、《<资本论>的读法》《史记的读法》等。 

展开
内容介绍

【我与世界挣扎久·杨照日本文学名家十讲】之8

杨照谈“挣扎的信仰者”远藤周作


远藤周作以《沉默》和《深河》名震文坛。临终前,他嘱咐亲人将这两本书放入灵柩,与他同眠。他的文学人生,是一场漫长的自我告解。


身为日本人,却在母亲的坚持下受洗为教徒,这种非自愿的信仰,使他在身份与所处时代之间长期挣扎。


在长夜般的痛苦与无望中,他终于看见信仰的真容——不是权威,不是胜利,而是一种静默、温柔的力量。原来,信仰并不高踞在苦难之上,而是悄然栖息于其中。


所有的信念都有其内在的脆弱性。远藤周作的小说就是要点出这份不稳定与脆弱,提醒我们更认真看待自己所相信的。

——杨照


展开
精彩书摘

母亲的过世


远藤周作的严肃作品一再回到自身经验,利用真实经验进行小说上的探索。他写了第三次手术麻醉前,心里会有的高度焦虑。麻醉了就失去意识,但却没有把握可以在手术之后顺利恢复意识。换句话说,麻醉前的这一刻,说不定就是生命的最后时光,之后或许再也不会醒来了。

在那样的高度焦虑中进入麻醉,捡回一条命醒来时,他想起自己梦见了母亲,一个被丈夫抛弃了的妇人模样。

在那样的终极状况梦见母亲,接到小说第二段关于自己如何欺骗母亲的告解。年少时做了很多明知母亲不会同意的事,例如抽烟、逃学去看电影等等。不过在告解中揭露出来最严重的欺骗,是他常常不相信母亲的宗教。这里很吊诡,以告解的方式表示忏悔的行为,来自天主教;但忏悔的一项重要内容,却又是告白自己经常对天主教有怀疑,悔罪的同时又侵蚀了忏悔可以得到原谅的信仰基础,那么他真的想要得到宗教上的原谅吗?

第三段回忆中,他先看到了母亲的坟墓,然后追忆母亲之死。这段经验在《影子》里写过一次,关键重点是母亲离世时,他不在母亲身边,而且他正沉溺在前面一段所描述的那种母亲不允许的行为中。

《影子》里的描述是他去看电影,在《母亲》中则写成他在同学家中看色情相片。无论如何,这个儿子明知母亲病重,而且明明有机会可以在病榻前陪着母亲,让母亲在儿子的陪伴下咽下最后一口气,但他不只放弃了这个机会,而且在那关键时刻,做着严重违背母亲心意的事。

这是他的罪。赶回家时,是母亲最崇拜,也给儿子最大压力的那位神父告诉儿子母亲死了,再也回不来了。这也就意味着对于他所做的失格之事,再也得不到母亲的原谅了。

然后第四段写母亲的遗物。


我在母亲死后,每一次变换住处宿舍时,只把那些珍贵的东西装入箱中带走。不久,小提琴的弦断了,琴本身也出现了裂痕,祈祷书的封面掉了,圣母像在昭和二十年的冬天空袭时,也被烧毁了。

跟妈妈有关系的所有这些东西,一点一点地都毁灭、都消失了。空袭的第二天早上,在湛蓝的天空中留下的褐色烧痕,从涩谷延伸到新宿,余烬四处冒着烟,我蹲在自己住的涩谷宿舍的灰烬旁,用木棒拨弄着,只找出碗的碎片,还有只剩下几页字典的残骸。不一会儿,摸到一个坚硬的东西,把手伸入犹有余温的灰烬里,挖出了只剩上半身的圣母像。石膏已完全变色,本来就很俗气的脸变得更丑。随着岁月的递嬗,圣母眼睛和鼻子的形状更模糊了。结婚后,妻子有一次把掉下的圣母像用黏着剂接上,这一来就更看不出原样了。


他生病住院时,将圣母像带过去,放在病房里。从床上看着圣母的脸,总觉得那脸一直悲伤地注视着他。那是“悲伤的圣母”(Our Lady of Sorrows),在天主教中普遍被崇奉的形象,在天主教的“圣像学”中据有特殊地位,还有音乐上相应的圣母悼歌(Stabat Mater)。“悲伤的圣母”刻画耶稣的母亲马利亚目睹儿子死在十字架上,要将他从十字架上移下来时的心情。

远藤周作写了自己在面对死亡时所看到的圣母像,而且是母亲留下来的神像。但这座神像已非原样,先经过空袭的破坏,又在时间中进一步蚀旧了。于是圣母脸上带的表情,神奇地变成了极度的哀伤。

这副圣母面容,必须回到《沉默》中来解读。洛特里哥决定弃教,因为他看见了耶稣的面容,显现在为试炼教徒而被踩过的画像上。唯有被践踏过、被抛弃过的耶稣基督才是他在这个宗教中原先应有的模样,对洛特里哥来说有着真实世间同情的面容。他和世间的弱者同遭遗弃,因而他的同情如此真实,又如此重要。

在《母亲》中被带进病房的,也是被遗弃过的圣母,经过了空袭,经过了时间,经过了拙劣的修补,不再是高高在上的圣母。


展开
目录

前言  持续的动态
——细究信仰的千万种面貌
第一章  远藤周作的生涯概述与创作背景
第二章  弃教之谜——读《沉默》
第三章  无罪感的社会——读《海与毒药》
第四章  远藤周作的家庭与信仰——读《母亲》《影子》
第五章  再探宗教的本质——读《深河》
第六章  日本社会的集体性——读《武士》
第七章  承担的勇气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