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智能汽车C-V2X网联技术/智能汽车关键技术丛书
0.00     定价 ¥ 129.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浙江新华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15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111774051
  • 作      者:
    作者:温福喜//沈渊//曾勇|责编:孙鹏//丁锋
  • 出 版 社 :
    机械工业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5.07
收藏
编辑推荐
全彩印刷,印装精美
十四五国家重点出版物规划项目
清华大学与东南大学专家力作
展开
作者简介
温福喜,清华大学车辆与运载学院副研究员
展开
内容介绍
本书从网联协同的角度出发, 结合具体应用深入探讨了智能网联汽车的C - V2X 网联技术。本书主要内容包括讨论单车智能基本架构并比较优缺点,介绍单车在传感器融合、场景感知与定位、决策与运动规划中的现状与不足, 指出智能网联汽车对于解决这些问题的重要意义; 介绍网联协同驾驶的基本概念, 以及多种安全理论与多源信息融合理论; 详细分析智能网联汽车的协同感知, 结合实际案例探讨了协同感知的基本架构、协同机制以及不同级别的数据融合策略; 深入介绍了智能网联汽车的协同定位技术, 包括系统模型、理论分析、协同定位算法与实验结果分析; 讨论了智能网联汽车在信息共享、共识寻求和系统协作条件下的协同决策与规划技术, 以及这些技术在不同交通场景下的应用和挑战; 详细介绍了智能网联汽车中的C- V2X 通信技术, 包括通信类型、单天线到多天线系统的演进, 以及国内外V2X 标准研究进展; 介绍了智能网联汽车车辆通信信道模型的建立, 并在各种场景条件下进行分析; 介绍了感知辅助的V2X 通信技术, 包括后向回波和多径回波的感知辅助通信方法,以及这些方法在仿真环境中的表现。
本书的读者对象主要是对智能网联技术感兴趣的学生、科研人员、工程师以及相关从业者。
展开
目录
前 言
第1 章
单车智能
介绍
1.1 自动驾驶系统架构/ 001
1.1.1 模块化架构/ 002
1.1.2 端到端架构/ 003
1.1.3 两种架构的比较/ 004
1.2 传感系统与融合/ 006
1.2.1 传感系统/ 006
1.2.2 多传感器融合/ 008
1.3 场景感知与定位/ 010
1.3.1 目标检测/ 010
1.3.2 语义分割/ 015
1.3.3 目标跟踪/ 018
1.3.4 轨迹预测/ 020
1.3.5 占用栅格预测/ 022
1.3.6 开放词汇感知/ 024
1.3.7 定位与建图/ 026
1.4 决策与运动规划/ 028
1.4.1 决策方法/ 029
1.4.2 规划方法/ 032
1.4.3 端到端规划方法/ 034
第2 章
网联协同
驾驶
 2.1 运行设计域简介/ 039
2.2 基于物理原理的分析方法/ 041
2.3 网联协同驾驶与安全理论/ 042
2.3.1 预期功能安全理论/ 043
2.3.2 具有可预见性和可防止性的安全方法/ 044
2.4 多源信息融合理论/ 044
2.5 协方差交叉融合方法/ 046
2.5.1 相关程度已知的最优融合/ 047
2.5.2 相关程度未知的最优融合/ 048
第3 章
网联协同
感知
3.1 从单车智能感知到协同感知/ 051
3.2 协同感知基本架构/ 053
3.2.1 V2X 协同感知架构/ 053
3.2.2 协同机制/ 056
3.2.3 数据级融合/ 056
3.2.4 特征级融合/ 056
3.2.5 目标级融合/ 058
3.3 典型应用:车路云协同感知/ 059
3.3.1 背景需求/ 059
3.3.2 基础应用: 信号灯状态感知/ 060
3.3.3 高阶应用: 智慧路口/ 060
3.4 协同感知关键挑战/ 063
3.4.1 V2X 通信问题/ 063
3.4.2 标准化问题/ 066
3.4.3 时空异步问题/ 067
第4 章
协同定位
4.1 研究背景/ 071
4.1.1 协作定位技术/ 071
4.1.2 车联网定位技术/ 073
4.2 系统模型/ 077
4.2.1 协同定位系统建模/ 078
4.2.2 定位指标与函数性质/ 079
4.3 理论分析/ 080
4.3.1 相对误差的线性子空间近似/ 081
4.3.2 相对定位的性能极限/ 083
4.4 协同定位算法/ 084
4.4.1 空间协作相对定位/ 084
4.4.2 空时协作与多源融合定位/ 090
4.5 实验结果分析/ 095
4.5.1 空间协作相对定位仿真分析/ 095
4.5.2 空时协作与多源融合定位仿真分析/ 098
4.5.3 协同平台实测结果/ 100
4.6 本章小结/ 102
第5 章
协同决策与
规划
 5.1 背景介绍/ 103
5.1.1 协同驾驶对车辆安全的意义/ 103
5.1.2 车辆智能网联技术简介/ 103
5.2 信息共享条件下决策规划技术/ 104
5.2.1 研究领域简介/ 104
5.2.2 状态共享阶段技术研究现状/ 105
5.2.3 意图共享阶段技术研究现状/ 107
5.2.4 相关决策规划方法评价方式汇总/ 108
5.2.5 信息共享决策规划实车验证与应用/ 109
5.2.6 小结/ 111
5.3 共识寻求条件下决策规划技术/ 111
5.3.1 研究领域简介/ 111
5.3.2 通信机制设计/ 112
5.3.3 多车共识形式/ 113
5.3.4 共识寻求决策规划方法示范项目简介/ 114
5.3.5 小结/ 114
5.4 系统协作条件下决策规划技术/ 115
5.4.1 研究领域简介/ 115
5.4.2 换道与汇入场景协同决策规划方法/ 116
5.4.3 路口场景协同决策规划方法/ 119
5.4.4 小结/ 121
5.5 本章小结/ 121
第6 章
V2X 通信
与标准研究
进展
 6.1 C - V2X 通信技术/ 124
6.1.1 通信类型: 广播、组播和单播/ 125
6.1.2 单天线到多天线系统/ 126
6.2 国内外标准研究进展/ 127
6.3 V2X 消息集定义/ 128
6.4 V2X 协议栈网络层设计及应用层开发/ 130
第7 章
车辆通信信
道模型
7.1 背景介绍/ 133
7.2 城市环境A2G 通信中基于几何方法的直通通路
概率分析/ 134
7.3 城市环境A2G 通信中基于几何方法的LoS 和
NLoS 概率分析/ 137
7.4 毫米波V2V 通信中车辆遮挡建模及性能分析/ 142
7.5 混合交通场景下毫米波V2V 通信的NLoS
概率分析/ 146
7.6 V2X 通信信道特性/ 152
7.7 路径损失模型/ 153
7.8 本章小结/ 156
第8 章
感知辅助
V2X 通信
8.1 背景介绍/ 159
8.1.1 高移动性场景中的波束跟踪与预测/ 160
8.1.2 基于感知辅助的波束跟踪与预测/ 161
8.2 基于后向回波的感知辅助V2X 通信/ 164
8.2.1 系统模型/ 165
8.2.2 NLoS 场景中基于EKF 的目标跟踪/ 170
8.2.3 基于NLoS 识别的预波束成形设计/ 174
8.3 基于多径回波的感知辅助V2X 通信/ 177
8.3.1 系统模型/ 178
8.3.2 基于多径回波的预波束成形设计/ 184
8.3.3 粒子滤波/ 185
8.3.4 基于多径回波的PF 设计/ 187
8.4 数值仿真结果/ 190
8.4.1 基于后向回波的感知辅助V2I 预波束成形/ 190
8.4.2 基于多径回波的感知辅助V2I 预波束成形/ 196
8.5 本章小结/ 200
附 录/ 201
参考文献/ 203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