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编
当下文艺批评的三重任务
张政文 陈龙
为批评辩护
邢建昌
数字时代文艺批评的“圈层化”与“破圈”之道
王亚芹
“月亮的朋友”
——邱华栋与20世纪90年代
刘大先
“用自身平静的亮光照耀皑皑群山”
——关于董夏青青的阅读札记
岳雯
科幻如何塑造后人类
王峰
“数码人工环境”与网络文学专业批评
邵燕君
Z世代与网络文学中的“山乡巨变”
翟羽佳 张建颖
“放置RPG”批判
——当代游戏的社会想象力问题
邓剑
《流浪地球2》:叙事增殖、意义坍缩与情感的询唤式表达
侯东晓
《漫长的季节》的余味与后劲
梅雪风
《宇宙探索编辑部》:可见的“媒介”与媒介考古的逆向之旅
张慧瑜
论当代国产电影中的历史审美
——以《长安三万里》《封神第一部:朝歌风云》为例
梁君健
婚·鬼·情:论《纸嫁衣》系列与“中式恐怖”的流行
徐佳
民族故事的跨媒介叙述
——以《中国奇谭》为例
董笑
新编戏的“晚会心态”和历史IP化
寄溟(赵鹏)
昆剧《范文正公》的“史识”与“剧思”
赵建新
中国正歌剧风格歌剧的历史、现状与未来
——写在国家大剧院版《青春之歌》首演之后
李诗原
中国书法审美观念中的“生”
崔树强
诗意舞台空间的别样表达
——以原创昆剧《瞿秋白》舞台美术为例
高山湖
打破区隔:泛文本视角下《芥子园画传》的美学价值
贺志朴
平凡亦有光
——主题性美术创作中的新型劳动者形象
陈青青
悲郁与超然的时间仪式
——《诗忆东坡》中的文化借用
刘春
汉唐舞蹈剧场中的数字交互实践
田湉
当代民间工艺的“活态”展现
——以纪录片《年画·画年》为例
穆童
在技道统一中刻画热血军魂
——浅谈现代军旅杂技剧《第三战队》的艺术特色和创作启迪
胡一峰
人工智能时代与杂技创新
黄国庆
断裂的抹平,意义的抽空
——元宇宙语境下公共艺术何以转化
黄浩立
下编
人工智能可否成为“作者”
蒋在
《长安三万里》:从大唐奔流而来的时光与诗情
刘永昶
“有文化的直播”以知识化人
刘亭
短视频就是这个时代的形式
毛尖
程派“声情”三思
——福建京剧院孙劲梅版《碧玉簪》观后
孙红侠
寻找之旅·发现之程
——评跨界融合影戏舞台剧《影箱奇旅》
王永恩
AI绘画:艺术革命还是伦理危机?
刘蟾 吕欣
从《黑皮书记》看歌颂型滑稽戏如何“滑稽”
周晓薇
观照现实,书写时代精神
——观魔幻新杂剧《造梦师之秘境》
赵倩
先声如此夺人
——评大型红色题材杂技剧《先声》
张立勋
一望微茫向远空
张听雨
编后记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