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大数据驱动制造业供给质量提升--机制与路径
0.00     定价 ¥ 58.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浙江新华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15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545495546
  • 作      者:
    作者:吴伟萍|责编:周伊凌//郭艳军
  • 出 版 社 :
    广东经济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5-06-01
收藏
编辑推荐

1.本书拓展和深化了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相关理论研究内容及层次。现有研究较少从经济学角度、从产业链层面来研究大数据驱动制造业发展的作用机制,本报告基于产业价值链、价值网络、产业生态系统以及产业融合等理论,以价值创造和产业生态重构为核心,构建了大数据驱动制造业供给质量提升的理论分析模型,从大数据促进制造业供需结构有效匹配、促进制造业全产业链价值创造、重构制造业生态系统等三个角度阐释大数据驱动制造业供给质量提升的影响机理及作用方式。

2.对于制定健全促进实体经济与数字经济深度融合制度及相关政策措施具有决策参考价值。


展开
作者简介
  吴伟萍,广东省社会科学院经济学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产业经济及数字经济,在互联网及大数据新兴产业、新型工业化、产业转型升级、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等领域均有深入研究。主持承担多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课题及省级社会科学规划课题,近年出版专著10余部,发表论文50余篇,荣获国家级与省部级奖励9项,20余项成果获得省级以上领导批示并促成政府决策转化。
展开
内容介绍

本书在大数据上升为国家战略的大背景下,综合运用产业创新与产业融合、网络经济等多学科的理论方法,以价值创造和产业生态重构为核心,构建大数据驱动制造业供给质量提升的理论分析模型,深入探讨其运行机理及作用模式,并从实证层面识别大数据驱动我国制造业供给质量提升的关键影响因素及约束壁垒,进一步提出大数据驱动制造业供给质量提升的路径选择及政策建议。本书为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的最终研究成果,研究有助于进一步丰富完善数据要素创新的基础理论与方法论,也对政府有关部门制定实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相关政策措施具有决策参考价值。


展开
精彩书摘
  第一章 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
  本章厘清大数据及制造业供给质量的概念内涵,分析产业价值链理论、价值网络理论、产业生态系统理论及产业融合理论的相关基础理论要点,并进一步对大数据驱动制造业供给质量提升的国内外有关文献及研究进展进行评述,由此明确本研究的主要研究方向及切入点。
  第一节 基本概念
  一、大数据的相关概念
  (一)大数据的内涵与特性
  1.大数据的内涵
  大数据作为一种概念和思潮,源起于计算机领域,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其逐渐延伸到科学和经济学领域。目前,社会各界对大数据这一概念仍未有公认的定义,不同的学者、研究机构和企业都有自己的解释。
  20世纪80年代,著名未来学家Alvin Toffler在其经典著作《第三次浪潮》中首次提出大数据这一概念。全球知名管理咨询公司McKinsey&Company对大数据的定义为:“一种规模大到在获取、存储、管理、分析方面大大超出了传统数据库软件工具能力范围的数据集合,具有海量的数据规模、快速的数据流转、多样的数据类型和价值密度低四大特征。”李国杰、程学旗(2012)认为,大数据是指无法在可容忍的时间内用传统IT技术和软硬件工具对其进行感知、获取、管理、处理和服务的数据集合。李天柱等(2015)指出,大数据应该被理解为在规模庞大、类型多样、动态产生的数据集合的基础上,借助计算科学及其他新兴技术来实现特定功能的整体架构。徐宗本(2016,2017)认为,大数据是指“大而复杂”的数据集或资料集,蕴含着大量碎片化信息,并具有海量性、时变性、异构性、分布性等特点。
  事实上,上述研究主要基于数据本身的技术特性和作用来对大数据进行理解和界定,未能突出大数据作为新型生产要素的经济特性和作用。随着数字技术和数字经济的蓬勃发展,数据种类和增长速度均显示出前所未有的发展势头,数据尤其是大数据不断驱动生产方式和经济形态变革。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首次将数据列为与土地、劳动、技术、资本等相并列的生产要素,对数据要素的作用予以高度肯定。我国《“十四五”大数据产业发展规划》指出,“数据是新时代重要的生产要素,是国家基础性战略资源。大数据是数据的集合,以容量大、类型多、速度快、精度准、价值高为主要特征”。不少学者从技术一经济的视角来研究大数据及数据要素的内涵及特征。李文莲、夏健明(2013)认为大数据应包含三层含义:社会生活泛数据化、数据规模和生成速度之“大”、大数据技术之“大”,强调了大数据的资源与技术属性。吕明元、苗效东(2020)认为大数据的内涵可概括为资源属性、技术属性、应用价值与社会影响三个方面,“大数据既是多源异构的海量数据集合,也是围绕着数据生命周期形成的包括数据采集、存储、处理、分析与可视化的信息技术。资源和技术是大数据的两个基本属性,而在此基础上的数据价值挖掘和应用是大数据发现新知识、创造新价值的关键”。王谦、付晓东(2021)认为,数据要素具有依赖性、渗透性、虚拟替代性、动态精准性、共享低成本性、自组织性等一系列重要的经济一技术特征。蔡跃洲、马文君(2021)研究发现,数据要素具备关键要素低成本、大规模可获得的基本特性和非竞争性、低复制成本、非排他性、外部性、即时性等技术一经济特征。
  结合相关学者的研究,本研究基于技术一经济视角,认为大数据是数字技术革命与经济社会变革耦合的产物,大数据作为兼具海量和复杂性等特征的数据集合及数据技术集成,已成为新型生产要素,其具有数据要素和数字技术的双重属性。大数据具有价值传递和价值创造的本质特征,同时通过采集、存储、处理、分析等大数据技术,从海量的数据中提取有价值的信息,并快速融入生产、流通、消费等各个环节,深刻改变着传统生产方式,不断催生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成为驱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生产要素。
  ……
展开
目录

绪  论 / 1

 

 

第一章  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

第一节  基本概念  / 13

第二节  理论基础  / 22

第三节  文献综述  / 25

 

 

第二章  大数据驱动制造业供给质量提升的作用机理研究

第一节  大数据驱动制造业供给质量提升的动因分析  / 34

第二节  大数据驱动制造业供给质量提升的影响机理  / 37

第三节  大数据驱动制造业供给质量提升的作用方式  / 44

 

 

第三章  大数据驱动制造业供给质量提升的影响效应实证研究

第一节  大数据发展与制造业供给质量水平测度  / 52

第二节  理论机制与研究假设  / 67

第三节  实证研究  / 70

第四节  异质性分析  / 81

第五节  实证分析小结  / 86

 

第四章  大数据驱动制造业供给质量提升的区域模式比较

第一节  大数据驱动制造业供给质量提升的区域评价  / 90

第二节  大数据驱动区域制造业供给质量提升的典型模式  / 104

第三节  大数据驱动制造业供给质量提升的区域优化路径  / 122

第五章  大数据驱动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与质量提升

第一节  大数据驱动传统制造业供给质量提升的机理分析  / 127

第二节  大数据驱动纺织服装行业供给质量提升  / 133

第三节  大数据驱动家具行业供给质量提升  / 143

第四节  大数据驱动传统制造业供给质量提升的关键因素及路径  / 155

 

 

第六章  大数据驱动新兴制造业价值链提升

第一节  大数据驱动新兴制造业价值链提升的机理分析  / 159

第二节  大数据驱动电子信息制造业价值链提升  / 162

第三节  大数据驱动汽车产业价值链提升  / 169

第四节  大数据驱动生物医药产业价值链提升  / 175

第五节  大数据驱动新兴制造业价值链提升的关键因素及路径  / 179

 

 

第七章  大数据驱动制造业供给质量提升的实现路径与政策建议  / 183

第一节  大数据驱动制造业供给质量提升的创新政策演进  / 183

第二节  我国主要省市大数据驱动制造业供给质量  / 202

提升相关政策实施评估  / 202

第三节  国外大数据驱动制造业供给质量提升的政策借鉴  / 215

第四节  大数据驱动制造业供给质量提升的路径选择与政策建议  / 222

 

 

参考文献  / 233

后  记  / 251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