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生态遥感:理论、方法与应用
0.00     定价 ¥ 60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JD配书)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030702746
  • 作      者:
    侯鹏,等
  • 出 版 社 :
    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5-06-01
收藏
内容介绍
面对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建设的国家重大需求,聚焦生态学和遥感科学的研究进展,《生态遥感:理论、方法与应用》系统地介绍了生态遥感理论、方法及其在生态系统监测评估的应用。《生态遥感:理论、方法与应用》共有三篇17章。**篇是理论篇,包括第1章和第2章,分别介绍了遥感和生态系统的基础理论知识。第二篇是方法篇,包括第3~7章,分别介绍了生态系统分类、陆表植被、陆表水文、陆表能量等信息定量获取的方法,以及生态遥感验证的技术方法。第三篇是应用篇,包括第8~17章,分别介绍了遥感技术在森林、草地、湿地、城市、海岸带、矿山,以及生物多样性保护、自然保护地、生态修复、区域生态等领域监测评估的模型方法与实践案例。
展开
精彩书摘
一、理论篇
  生态遥感:理论、方法与应用1遥感基础理论1遥感基础理论
  遥感一词来自英文Remote Sensing,即“遥远的感知”,泛指采用一切非接触手段对目标物或自然现象进行远距离探测。遥感技术广泛应用于地学研究的各个领域,已经成为区域生态学研究中不可或缺的技术手段之一。利用遥感技术对生态系统结构、过程、功能等进行定量或定性观测,获取生态系统的属性特征及其变化信息,进而识别和判定生态系统的状态,就是生态遥感。本章主要从遥感基本概念与原理、遥感平台、主要遥感传感器类型及数据源等方面,简要介绍遥感基础理论。
  1.1定义与分类
  1.1.1遥感的定义
  遥感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遥感泛指采用一切非接触手段,如电磁场、力场和机械波(声波、地震波)等,对目标物或自然现象进行远距离探测。狭义遥感是指不与目标相接触,利用各种探测仪器把目标的电磁波特性记录下来,揭示物体特征性质及其变化的综合性探测技术(梅安新等,2001)。
  图1-1是遥感过程的示意图。所有的地物都可以反射、吸收和发射电磁波,这是遥感探测的原理和依据。地物目标的电磁波信息经过地球大气,被搭载于遥感平台上的遥感传感器接收,并根据其电磁波的辐射特性记录为不同强度的信号(通常为图像),回传至地面站后经信息处理(如信息恢复、辐射校正等)转换成用户能使用的形式,*终按照不同的目的进行应用。
  生态遥感主要是指遥感技术在生态领域中的应用,具体是指利用遥感技术对生态系统结构、过程、功能等进行定量或定性观测,获取生态系统的属性特征及其变化信息,进而识别和判定生态系统的状态。例如,利用遥感技术监测评估草地生态系统的面积、植被覆盖度等。
  图1-1遥感过程示意1.1.2遥感的分类
  遥感是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可按遥感平台、工作方式、工作波段和应用等对遥感进行分类,如图1-2所示。
  图1-2遥感分类
  值得注意的是,在按遥感传感器的工作波段进行分类时,有的传感器能够同时在多个电磁波段内进行探测,或者可以将某个宽电磁波段(如可见光和红外波段)再分成若干个窄波段来探测目标。根据波段宽度和波谱连续性,可将之细分为高光谱遥感和多光谱遥感。
  高光谱遥感:利用多个(数十乃至数百个)狭窄的电磁波波段(波段宽度通常小于10nm)产生光谱连续的图像数据。
  多光谱遥感:波段宽度一般大于100nm,波段数量较少(一般不到10个)且在波谱上不连续。
  1.2遥感基本原理
  1.2.1电磁波谱与电磁辐射
  自然界中的一切物体,由于种类、特征和环境条件的不同而具有完全不同的电磁波辐射特征。所以,遥感能够根据收集到的电磁波信息来判别地物目标和自然现象。
  1.2.1.1电磁波及其特性
  振动的传播称为波,电磁振动的传播是电磁波,在近代物理中电磁波也称为电磁辐射。当电磁振荡进入空间,变化的磁场激发了涡旋电场,变化的电场又激发了涡旋磁场,使电磁振荡在空间传播。电磁波是横波,即传播方向垂直于振动方向,且振动方向一般会随时间变化。
  电磁波在真空中以光速传播,且满足以下公式:
  f λ=c(1-1)
  E=h f(1-2)
  式中,f为频率;λ为波长;c为真空中光速(3×108m/s);E为能量(单位:J);h为普朗克常数(6.626×10-34J s)。
  电磁波传播到气体、液体、固体介质时,会发生反射、吸收、折射、透射等现象。在传播过程中,若碰到粒子还会发生散射现象,从而引起电磁波的强度、方向等发生变化。这种变化随波长而改变,因此电磁辐射是波长的函数。
  1.2.1.2电磁波谱
  γ射线、X射线、紫外线、可见光、红外线、微波、无线电波等都属于电磁波。如果按电磁波在真空中传播的波长(或频率)递增(或递减)顺序排列,就能得到电磁波谱。习惯上人们将电磁波区段划分(梅安新等,2001)(表1-1)。表1-1电磁波谱波段波长长波大于3000m中波和短波10~3000m超短波1~10m微波1~1000mm红外
  波段超远红外远红外中红外近红外0.76~1000μm15~1000μm6~15μm3~6μm0.76~3μm可见光红橙黄绿青蓝紫0.38~0.76μm0.62~0.76μm0.59~0.62μm0.56~0.59μm0.50~0.56μm0.47~0.50μm0.43~0.47μm0.38~0.43μm紫外线1×10-3~3.8×10-1μmX射线1×10-6~1×10-3μmγ射线小于1×10-6μm
  1.2.1.3电磁辐射的度量
  任何物体都是辐射源,不仅能够吸收其他物体对它的辐射,也能够向外辐射。物体在所有电磁波谱范围内均有辐射现象,只是其强度和波长不同而已。电磁波传递的是电磁能量,因此遥感探测实际上是对电磁辐射能量的测定。表1-2中列出了用于对电磁辐射进行度量的物理量。
展开
目录
目录
前言
一、理论篇
1遥感基础理论3
1.1定义与分类3
1.2遥感基本原理5
1.3遥感图像基本概念13
1.4对地观测遥感平台15
1.5传感器类型及数据源特征28
参考文献58
2生态系统基础理论62
2.1生态系统的基本内涵62
2.2生态系统的结构特征65
2.3生态系统的过程与功能特征72
2.4生态系统服务94
参考文献101
二、方法篇
3陆地生态系统遥感分类109
3.1概述109
3.2遥感影像分析方法111
3.3生态系统遥感分类体系与数据源114
3.4生态系统遥感分类样本118
3.5生态系统遥感分类特征123
3.6生态系统遥感分类方法128
3.7小结136
参考文献137
4陆表植被参数143
4.1概述143
4.2常用植被指数144
4.3物理类植被参数147
4.4能量类植被参数164
4.5功能类植被参数168
4.6小结188
参考文献188
5陆表水文参数202
5.1概述202
5.2地表蒸散发和大气降水遥感反演203
5.3地表水体面积遥感提取211
5.4陆地水储量遥感反演223
5.5土壤水分遥感反演230
5.6小结249
参考文献249
6陆表能量参数256
6.1概述256
6.2陆表水热通量遥感估算257
6.3陆表关键能量参数遥感估算262
6.4小结288
参考文献289
7生态遥感的真实性检验294
7.1概述294
7.2真实性检验的方法295
7.3生态遥感地面验证基础设施303
7.4遥感产品验证的实例分析307
7.5小结327
参考文献328
三、应用篇
8森林生态遥感337
8.1概述337
8.2森林生态系统监测评估341
8.3森林生态系统综合评估案例356
8.4小结363
参考文献364
9草地生态遥感373
9.1概述373
9.2草地植被生长状况遥感监测374
9.3草地生态系统退化评估403
9.4小结434
参考文献434
10湿地生态遥感439
10.1概述439
10.2湿地分类与景观格局动态441
10.3湿地生态系统主要参数反演444
10.4面向可持续管理的湿地遥感空间决策支持459
10.5小结481
参考文献482
11城市生态遥感485
11.1概述485
11.2城市扩张遥感监测评估486
11.3城市生态遥感监测评估505
11.4小结519
参考文献520
12海岸带生态遥感526
12.1概述526
12.2海岸线变迁监测评估527
12.3滨海红树林监测评估539
12.4滨海滩涂湿地监测560
12.5小结570
参考文献571
13矿山生态遥感577
13.1概述577
13.2矿山生态动态监测579
13.3矿区生态系统状况监测评估599
13.4小结610
参考文献610
14生物多样性保护遥感613
14.1概述613
14.2区域尺度生物多样性监测评估614
14.3重要物种栖息地监测评估626
14.4小结640
参考文献641
15自然保护地遥感645
15.1概述645
15.2自然保护地人类活动监测评估649
15.3自然保护地植被时空变化监测评估656
15.4自然保护地保护成效评估666
15.5小结681
参考文献682
16区域生态修复评估遥感686
16.1概述686
16.2青藏高原生态恢复遥感监测与评估694
16.3黄土高原生态恢复遥感监测与评估711
16.4小结728
参考文献729
17区域生态遥感731
17.1概述731
17.2区域生态系统监测评估732
17.3区域生态系统综合评估764
17.4小结774
参考文献776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