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研究
0.00     定价 ¥ 88.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JD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15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516039939
  • 作      者:
    宋宇
  • 出 版 社 :
    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5-03-01
收藏
内容介绍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研究》是一本关于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方面的图书。首先,对电力系统基础知识进行简要概述,介绍电力系统的基本特征与方法。其次,对电力系统进行梳理和分析,包括电力发电系统、电力系统高压输电技术、电力系统的调整控制与继电保护。最后,围绕电力系统调度自动化与经济运行、配电网与变电站自动化、电力系统自动化的应用进行探讨。《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研究》可以作为从事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研究等工作人员的参考资料,也可以作为高等学校电力系统等相关专业的教学参考用书。
展开
精彩书摘
  第一章 电力系统概述
  第一节 电力工业发展
  电能是现代社会中最主要、最方便的能源,因为电能具有传输方便,易于转化成其他能量等优点,被广泛地应用于各行各业,可以说没有电力工业就没有国民经济的现代化。电力系统就是指由生产、输送,分配、使用电能的设备以及测量、继电保护、控制装置乃至能量管理系统所组成的统一整体。
  一、“十四五”电力工业发展
  “十四五”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关键期、窗口期,电力行业包括电力装备产业发展面临新的发展机遇。预计“十四五”全社会用电量年均增长4.8%~5.5%,2025年将达到9.5万亿~9.8万亿kW.h。
  “十四五”期间全国电力供需形势总体趋紧,电力缺口逐年扩大,传统支撑性电源稳步增长,新能源装机规模持续提升,电力建设投资稳步增大。构建新型电力系统,对电力系统装备提出了新的要求——适应“五化”要求,即能源配置平台化、能源生产清洁化、能源消费电气化、能源创新融合化、能源业态数字化。
  一是适应能源配置平台化,创新电网发展方式。考虑到我国能源资源与需求逆向分布的特点,需持续完善核心骨干网架,加大各级电网建设投资力度,“十四五”期间,我国将新增500kV及以上交流线路9万km,变电容量9亿kV.A,尤其是特高压交直流作为解决资源禀赋约束的重要环节,成为构建新型电力系统重要组成部分,将再次迎来大规模建设。“十四五”国家电网规划新建特高压线路“24交14直”,涉及线路长3万余km,变电换流容量3.4亿kV.A,总投资约3800亿元。南方电网规划1条特高压直流通道。特高压即将迎来新一轮建设高峰期,必将带动上下游产业链受益。
  二是适应能源生产清洁化,提升新能源开发利用水平。发展改革委、能源局等九部门联合印发《“十四五”可再生能源发展规划》,明确可再生能源发电量增量在全社会用电量增量中的占比超过50%,风电和太阳能发电量实现翻倍。同时,我国能源结构的基本特征是“富煤、贫油、少气”,燃气调峰电站发展不足,抽水蓄能和燃气电站占比仅约6%,其中抽水蓄能占比约1.4%,与发达国家相比抽水蓄能仍有较大发展空间。根据《抽水蓄能中长期发展规划(2021-2035年)》,到2025年,抽水蓄能投产总规模6200万kW以上;到2030年,投产总规模1.2亿kW左右。“双碳”目标下,推动新能源装机快速增长。根据国家“风光大基地”规划以及各省陆续下发的“十四五”规划,2023-2025年均新能源装机预期超过150GW,行业长期增长前景广阔,新能源发电成本下降,经济效益显著。
  三是适应能源消费电气化,促进节能降耗,满足用能需求。电力行业约占全社会碳排放总量的40%。稳妥有序、因地制宜地推动电能替代,“十四五”期间,进一步拓展电能替代的广度和深度,在北方地区推动以电代煤清洁取暖,全面开展电能替代项目,努力构建政策体系完善、标准体系完备、市场模式成熟、智能化水平高的电能替代发展新格局。积极引导用户高效用能、绿色用能、节约用能,预计到2025年,电能占终端能源消费比重将达到30%左右。加快建设充电基础设施,构建“十纵十横两环网”快充网络,有效化地缓解电动汽车远距离出行的“里程焦虑”。
  四是适应能源创新融合化,打造原创技术策源地。大力实施新型电力系统科技攻关行动,推进协同创新,加大研发经费投入,开展大电网安全稳定控制、虚拟电厂、特高压分接开关等重大技术攻关,攻克各种“卡脖子”“无人区”技术难题,全方位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打造新型电力系统示范区。持续跟踪颠覆性技术发展趋势,强化基础研究和前沿技术布局,取得更多的原创成果。
  五是适应能源业态数字化,加强能源互联网建设。深入应用“大云物移智链”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加快推动电网向能源互联网升级,实现电网生产、经营、管理等核心业务数字化转型,促进发输配用各领域、源网荷储各环节、电力与其他能源系统协调联动。加强产业链上下游协同,以数字平台服务推动上下游企业供需匹配、资源共享,促进产学研用深度结合,加快孕育能源数字经济新业态新模式,当好现代产业链的“链长”。
  二、电力工业可持续发展背景下的绿色发展策略
  (一)可持续发展理念在电力工业中应用的意义
  可持续发展理念在电力工业中的应用具有重要的意义,其关注的是如何满足当前的能源需求,同时保护自然资源和环境,并且确保满足未来世代的能源需求。
  ……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电力系统概述 1
第一节 电力工业发展 1
第二节 电力系统的基本特征 7
第三节 电力系统分析理论与方法 18

第二章 电力系统高压输电技术 27
第一节 高压直流输电系统构成 27
第二节 直流输电系统的控制和运行特征 40
第三节 特高压交流输电技术 46

第三章 电力系统调度自动化与经济运行 57
第一节 电力系统调度自动化 57
第二节 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分层控制 63
第三节 电力系统调度自动化攻略 72
第四节 电力系统经济运行 76

第四章 配电网与变电站自动化 83
第一节 配电网自动化 83
第二节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 96

第五章 电力系统自动化的应用 106
第一节 电力系统自动化的基本理论 106
第二节 电力系统自动化的实践应用 120

参考文献 125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