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雕塑的起源》一书重返“原初瞬间”,跳出线性艺术史的叙事方式,通过“远古想象”捕捉人类首次赋予“对象物”以“雕塑”概念瞬间,从观念层面探讨日常“对象物”“被凝视”及被“对象化”过程,为未来雕塑创作提供了一个独特视角和崭新的基础理论。
目录
写在前面
第一部分 “形态”与“凝视”的瞬间
眼睛的形成
“意识”与“意识到”
“意识到”与“凝视”
“凝视”与“距离”
周遭“对象物”的发现
被“凝视”的熊头颅骨骸
被“凝视”的“石器”
“凝视”是将“日常对象物”艺术化的过程
第二部分 “形态”的两种制作方式
“骨头”与“石头”的并用
针对骨头所采用的“选择法”
针对石器所采用的“选择法”
“打造”石器是一种“意图”和“意志”及“观念”的表述
针对石器所采用的“打造”与“雕凿”
“选择”“打造”与“雕凿”三种雕塑法
“选择法”与“雕凿法”的混用
“选择”打造出的对象物对其“凝视”及“雕塑的诞生”
“日常对象物”因“凝视”而形成的转化
第三部分 建筑—源起于骨头的巨大雕塑
作为人类早期住宅的猛犸象内腔
猛犸象骨与三角屋顶和柱廊的联想
动物的骨骼与建筑的结构
大地上的盲目雕塑
雅典卫城的台地与对“巨大的骨骼”的“凝视”
第四部分 思考的延伸
对固化着的生命形态—骨头的再凝视
从任意“形态”出发的“雕塑”与“建筑”
“盲目”的雕塑与“盲目”的设计的引申
附录
作者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