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数据认责:有效数据管理与数据治理的实践指南 原书第2版
0.00     定价 ¥ 99.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JD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15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111774228
  • 作      者:
    [美]大卫·普罗特金(David Plotkin)
  • 出 版 社 :
    机械工业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5-03-01
收藏
编辑推荐

国内一线数据管理领域专家共同翻译,从企业专岗管理数据的角度介绍如何做好数据质量管理工作,有较强指导性。

展开
作者简介

关于作者

30多年前,大卫?普罗特金(David Plotkin)在一家大型石油公司工作了15年后,从化学工程领域转型到了数据管理领域。之后,他一直从事数据建模、元数据、数据管理、数据质量和数据治理方面的工作。他的大部分职业生涯都在金融服务和保险领域,但他也花了3年时间担任企业信息管理的顾问,指导客户公司规划和实施数据治理—数据治理既是一项独立的工作,也是数据质量改进和主数据管理等其他举措的一部分。他在一家保险公司负责实施数据治理,指导另一家保险企业开展全球数据认责,还曾在一家大型银行管理运营数据治理能力中心,负责两家大型银行的数据质量改进工作。他在管理数据治理项目和数据质量商业工具的使用上拥有丰富的经验。

除了本书之外,他还编写并发表了一个关于“数据认责完整指南”的系列教程,该教程提供了广泛而详细的培训内容,目的是使数据认责工作在各种不同类型的企业中取得成功。

他是DAMA协会和多个专业峰会上备受欢迎的演讲者,也是与元数据、数据治理和数据质量相关的许多主题的主题专家。


展开
内容介绍

本书提供了关于如何在数据治理中建立和运行数据认责工作的适用且可操作的信息和说明,旨在为新任数据专员或数据治理经理提供在数据认责方面所需的知识,以确保其工作有效和高效。本书分为11章,包括:数据认责和数据治理:二者如何结合;了解数据认责的类型;认责管理的角色和职责;实施数据认责;培训业务型数据专员;数据认责实践;数据专员的重要角色;衡量数据认责进度:指标;数据认责成熟度评估;大数据和数据湖认责;基于数据域开展数据治理和认责。

本书内容丰富,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易读性和可操作性强,可以作为数据质量管理的入门和进阶用书,还可作为数据治理、信息技术、数据分析等领域人员的参考用书,尤其适合对数据认责感兴趣的读者和负责组织以及运行数据认责工作的人员阅读。


展开
目录

目录

本书翻译组

关于作者

致谢

绪论 1

第1章  数据认责和数据治理:二者如何结合 6

1.1  什么是数据治理 6

1.2  驱动数据治理的一些最佳实践 7

1.3  什么是数据认责 7

1.4  数据认责的总体目标 8

1.5  将数据转变至受控状态 9

1.6  三个P:政策、流程和规程 11

1.7  数据认责如何与数据治理相结合 12

1.7.1  高层领导小组 13

1.7.2  数据治理委员会 15

1.7.3  数据认责专委会 18

1.7.4  通过技术型数据专员提供IT支持 18

1.7.5  数据治理办公室 19

1.8  整体数据治理组织 20

1.9  小结 21

第2章  了解数据认责的类型 22

2.1  业务型数据专员 23

2.1.1  选择合适的业务型数据专员 23

2.1.2  成功的业务型数据专员所具备的特征 24

2.1.3  业务型数据专员与数据 25

2.1.4  业务型数据专员的关键角色 27

2.2  技术型数据专员 28

2.3  项目型数据专员 29

2.4  操作型数据专员 30

2.5  小结 30

第3章  认责管理的角色与职责 31

3.1  数据认责专委会 31

3.1.1  什么是数据认责专委会 31

3.1.2  数据认责专委会成员 31

3.1.3  数据认责专委会职责 33

3.2  数据治理经理 35

3.3  企业级数据专员 35

3.4  业务型数据专员 37

3.5  项目型数据专员 41

3.6  技术型数据专员 44

3.7  操作型数据专员 44

3.8  数据认责RACI职能矩阵 46

3.9  小结 47

第4章  实施数据认责 48

4.1  倡导与沟通数据认责 49

4.1.1  数据认责沟通信息 49

4.1.2  准备数据认责沟通 51

4.2  获取高层与基层的支持 52

4.3  加强对组织的理解 53

4.3.1  组织架构 53

4.3.2  组织文化 57

4.4  组织数据专员 58

4.5  厘清出发点 59

4.5.1  厘清已拥有什么:数据 59

4.5.2  厘清已拥有什么:元数据 61

4.5.3  厘清已拥有什么:数据质量 64

4.5.4  厘清已拥有什么:流程 66

4.5.5  厘清已拥有什么:工具 66

4.6  小结 67

第5章  培训业务型数据专员 68

5.1  业务型数据专员培训课程 70

5.2  关键业务数据元素的元数据 71

5.3  数据的使用 71

5.3.1  信息生产者与消费者 72

5.3.2  使用SIPOC了解数据使用 73

5.4  数据认责流程介绍 73

5.5  认责支撑工具 74

5.6  提升数据质量的培训 75

5.7  小结 76

第6章  数据认责实践 77

6.1  基础知识 77

6.1.1  选择关键业务数据元素 78

6.1.2  分配负责的业务型数据专员 80

6.1.3  业务数据元素的命名 81

6.1.4  创建良好的业务定义 82

6.1.5  定义业务数据元素的创建和使用规则 83

6.1.6  定义派生规则 84

6.2  设置可复用流程 84

6.3  界定数据认责制度实施的范围 87

6.4  理解业务型数据专员如何与数据治理办公室互动 88

6.4.1  与数据专员定期举行会议 88

6.4.2  使用互动式讨论组 89

6.4.3  成立工作组 90

6.4.4  项目型数据专员如何与业务型数据专员协作共事 91

6.5  使用问题日志完成日常工作 92

6.5.1  什么是问题日志 92

6.5.2  管理问题日志 92

6.5.3  理解问题日志流程 93

6.6  文件记录和沟通:沟通计划 95

6.6.1  什么是必须沟通的? 95

6.6.2  沟通计划必须包含什么? 95

6.6.3  定向沟通的重要性 97

6.7  在项目方法论中增加数据治理工作 98

6.7.1  把数据认责任务增加到项目中的好处 98

6.7.2  为项目提供支持的数据认责角色 98

6.7.3  数据认责任务和模板 99

6.7.4  培训项目经理 101

6.8  构建并遵循数据治理或数据认责路线图 101

6.9  确定数据认责工具 104

6.9.1  数据认责门户 104

6.9.2  数据认责维基百科 106

6.9.3  关键产物:业务术语表 106

6.9.4  使用工作流实现流程自动化 109

6.9.5  元数据存储库 115

6.10  小结 117

第7章  数据专员的重要角色 118

7.1  数据认责在数据质量提升中的角色 118

7.1.1  度量和提升数据质量 118

7.1.2  防止数据质量恶化 119

7.1.3  不同场景下的数据质量提升意味着什么 120

7.1.4  提升数据质量对整体数据认责工作的重要性 121

7.1.5  理解数据质量维度 121

7.1.6  明确数据质量规则 122

7.1.7  支持数据质量与数据剖析的改进 124

7.1.8  加载过程中强化数据质量 126

7.2  数据认责在元数据质量管理中的角色 129

7.2.1  剖析元数据 130

7.2.2  元数据质量维度 131

7.3  数据认责在参考数据管理中的角色 133

7.3.1  参考数据的一般维护 134

7.3.2  跨系统保持参考数据值一致 135

7.4  数据认责在主数据管理实体解析中的角色 138

7.4.1  识别出特征属性 139

7.4.2  查找记录和映射字段 142

7.4.3  标准化数值 143

7.4.4  用外部数据源增强数据 143

7.5  数据认责在主数据管理遴选处理中的角色 144

7.6  数据认责在主数据管理异常处理中的角色 146

7.7  数据认责在信息安全中的角色 148

7.8  数据认责在支持质量保证中的角色 149

7.9  数据认责在编制血缘关系中的角色 150

7.10  数据认责在流程风险管理中的角色 152

7.11  数据认责在数据隐私法规中的角色 153

7.11.1  数据主权法规的关键信条 154

7.11.2  遵守法规 154

7.11.3  捕获其他元数据以实现合规性 155

7.11.4  初步了解数据和流程支持的数据主权法规 155

7.12  小结 157

第8章  衡量数据认责进度:指标 160

8.1  业务成效指标 160

8.2  运营指标 162

8.3  小结 166

第9章  数据认责成熟度评估 167

9.1  设定数据认责成熟度模型:级别和维度 167

9.2  数据认责成熟度级别 167

9.2.1  成熟度级别1:初始级 168

9.2.2  成熟度级别2:策略级 168

9.2.3  成熟度级别3:良好级 168

9.2.4  成熟度级别4:战略级 169

9.2.5  成熟度级别5:优化级 169

9.3  数据认责成熟度维度的各级别要求 169

9.3.1  组织意识 170

9.3.2  角色和架构 170

9.3.3  标准、政策和流程 171

9.3.4  价值创造 172

9.4  收集成熟度模型的评估数据 173

9.5  评估成熟度调查结果 174

9.6  衡量成熟度进展 174

9.7  找准差距和改进提升 177

9.8  小结 178

第10章  大数据和数据湖认责 179

10.1  数据认责和大数据 179

10.2  数据认责和数据湖 180

10.2.1  数据湖和元数据 181

10.2.2  给数据湖确定数据治理的等级 182

10.2.3  在数据湖中创建的元数据 183

10.2.4  治理数据湖的建议角色 184

10.2.5  数据湖和高速数据环境开展数据认责 185

10.3  小结 186

第11章  基于数据域开展数据治理和认责 187

11.1  数据域驱动的数据认责案例 187

11.1.1  数据域驱动的数据治理从何而来? 188

11.1.2  数据域驱动的数据认责价值 188

11.2  数据域的定义 190

11.3  数据域的主要收益 191

11.4  确定和设置数据域 192

11.4.1  业务主题域 193

11.4.2  业务数据元素 193

11.4.3  授权数据供应点 194

11.5  治理数据域 196

11.5.1  数据域和数据域委员会 196

11.5.2  数据域委员会结构和治理 198

11.5.3  数据域委员会人员配备 199

11.6  数据域驱动的数据治理关键活动 201

11.7  数据域驱动的数据认责需要一个成熟的组织 202

11.8  小结 204

附录 205

附录A  定义及派生规则示例 205

附录B  培训计划大纲范例 205

附录C  用于命名业务数据元素的类词 211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