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作为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要素,与人类社会的联系十分广泛。举凡农作、器物、居所、城墙、道路乃至信仰,都会围绕土而展开与变迁。一般所言土地或土壤,只专指能够生长陆地植物,特别是农作物的那部分土而言。由于农作物对人类生存发展具有基础性作用,所以过去关于土的历史研究多围绕着农作进行,可称之为“以土地为中心”的研究。本书则将视域从“土地”扩展到“土”,选取明清山西作为研究的时空范围,借用环境史这一研究维度,从人们增加粮食产出量的努力、劳动力向土相关行业的转移、窑洞与城墙建筑的华丽变身、对土路固有缺陷的持续治理等物质层面及蜿蜒土龙所支撑的龙脉信仰等精神层面切入,钩沉了一段“以土为中心”而不只是“以土地为中心”的历史实况,揭示了历史时期人土关系的多样性、复杂性与重要性,一定程度上实现了相关历史研究由“土地叙事”向“土叙事”的转变,为之后构建“土历史”的研究范式提供了可资参考的经验或教训。
绪 言 环境史为何研究土/001
第一章 耕地与人口:增加粮食产出量的努力/033
第一节 土地垦殖从易到难与由近及远/034
第二节 人们在耕作制度上的艰辛努力/080
第二章 耕地与人口:对粮食供给能力的评估/142
第一节 人口与耕地及其出产间的关系/144
第二节 劳动力向与土相关行业的转移/175
第三章 土材与建筑:窑洞与城墙的华丽变身/203
第一节 从土窑到砖窑的变迁/204
第二节 从土城到砖城的变化/232
第四章 土路与交通:对土路缺陷的持续治理/261
第一节 土路的类型及其缺陷/262
第二节 道路的硬化及其历程/288
第五章 取土与信仰:物质与精神之间的冲突/304
第一节 事关生计的取土用土活动/305
第二节 山西社会的风水龙脉信仰/313
结 语 以土为中心的历史/327
附 录 明清山西州县城主城城墙包砌信息简表/333
参考文献/355
后 记/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