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备制造业处于整体制造业的核心地位,其高质量发展对于巩固并提升我国产业链与供应链韧性、维护国家与产业安全具有重要战略价值,是我国高效实现从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转变的应有之义。随着数字时代的到来,知识经济已经成为装备制造业发展的主要动能,尤其是在装备制造业智能化、服务化、绿色化发展趋势下,与知识的融合充分体现在全产业链全供应链的协同创新,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先进技术渗透度加深等诸多方面。因此,在装备制造业发展过程中,重点领域核心技术与关键部件的知识产权保护成为实业界与学术界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
《装备制造业知识产权保护管理研究:以山西省为例》正是面向全球制造业形势及山西省装备制造业发展的时代需求,结合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各自的优势与互补性探讨山西省装备制造业知识产权保护管理。首先,根据国内外理论发展脉络,全面梳理制造业、装备制造业、知识产权、知识产权管理、知识产权管理系统等重要概念与理论。其次,致力于实现理论与现实的对话,结合山西省省情及装备制造业发展现状,对制造业、装备制造业、山西省装备制造业、山西省装备制造业知识产权管理的现状进行分析,并进一步对国内外知识产权的典型案例进行分析,使用比较分析法对比德国、日本、美国,以及我国粤港澳大湾区、京津冀、长三角地区知识产权发展概况,总结其知识产权发展的实践经验与启示。再次,基于“开发”“运营”“保护”三个维度构建山西省装备制造业知识产权管理系统评价指标体系,并计算出山西省装备制造业知识产权管理系统耦合及协调度。运用DEA方法对山西省装备制造业知识产权管理系统效率进行评价。与此同时,为了增加研究的可比性,选取了七个省份为研究对象,与山西省装备制造业知识产权管理系统进行对比,从装备制造业知识产权管理开发、运营、保护三个子系统进行内部对比分析,从经济环境、政策环境、技术环境、产业环境、人才环境、对外开放程度六个方面进行外部对比。根据效率评价结果及对比分析结果,找出山西省装备制造业知识产权管理存在的问题。最后,基于研究结果与山西省装备制造业发展目标,从提升知识产权开发能力、提高知识产权保护水平、优化知识产权运营效果、完善知识产权管理制度、推进装备制造业集聚发展、建设装备制造业人才队伍六个方面对山西省装备制造业知识产权管理系统提出对策建议。上述研究成果将为数字时代山西省装备制造业知识产权保护管理的提质增效提供决策参考。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