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深圳碳达峰与碳中和先行示范研究
0.00     定价 ¥ 98.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JD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15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522746722
  • 作      者:
    樊刚,胡振宇,刘宇,丁聘伟,蔡冰洁,等
  • 出 版 社 :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5-04-01
收藏
作者简介
  樊纲,经济学博士,现任综合开发研究院(中国·深圳)副理事长、院长、首席专家,兼任北京大学经济学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研究领域为宏观经济学、制度经济学暨过渡经济学。出版著作多部,发表学术论文近百篇,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中国经济改革研究基金会等机构资助的科研项目以及国际机构、国际合作科研项目等多类项目,获孙冶方经济科学优秀论文奖等奖项多项。

  胡振宇,研究员,现任综合开发研究院(中国.深圳)前海分院副院长、可持续发展与海洋经济研究所所长,兼任深圳市城市规划委员会委员、广东省发展改革委特聘专家。长期从事城市可持续发展和海洋经济研究,主持研究课题200多项。

  刘宇,环境科学博士,现任综合开发研究院(中国·深圳)新能源与低碳发展研究中心执行主任,兼任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生态城市研究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能源研究会氢能专业委员会委员、广东省发展改革委战略专家库专家、深圳市软科学研究会副秘书长。长期从事能源与环境政策、城市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研究,发表论文20余篇,参与出版著作5部。
展开
内容介绍
  《深圳碳达峰与碳中和先行示范研究》探讨了深圳在全球应对气候变化新趋势下的领先地位,以及在国内“双碳”目标下的路径选择与实践。《深圳碳达峰与碳中和先行示范研究》分析了深圳碳达峰与碳中和的宏观背景、现实基础和“双碳”目标的实现路径,阐述了深圳在碳达峰与碳中和方面的战略选择与实施路径,以及在国家战略导向、国内外先进城市经验借鉴等方面的思路与实践。此外,《深圳碳达峰与碳中和先行示范研究》还探讨了深圳在打造国际领先的“双碳”科技产业创新中心、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绿色金融创新中心、构建现代化“双碳”治理体系以及创新推进六大“双碳”示范工程等方面的重要举措与对策建议。深圳碳达峰与碳中和的一系列先行先试经验,为全国低碳城市建设提供了借鉴,有助于推动绿色发展和美丽中国建设。
展开
精彩书摘
  第一章 深圳碳达峰与碳中和的宏观背景与现实基础
  第一节 全球应对气候变化新趋势
  气候变化是全人类的共同挑战,如何应对气候变化关乎人类前途命运。目前,各国对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已基本达成共识,全球100多个国家共同签署了气候变化协议,占世界经济总量70%和全球二氧化碳排放总量65%的国家已承诺实现净零排放,全球进入了全面应对气候变化的新征程。近年来,大量科学研究进一步证实了1.5℃温控目标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国际社会纷纷展开更加积极的自主减排行动,掀起了新一轮全球气候治理热潮。
  一 全球温控目标趋紧的共识不断提升
  2015年12月,在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21次缔约方大会(COP21)上通过的《巴黎协定》,是继《京都议定书》后第二份有法律约束力的全球性气候协议。《巴黎协定》确定了“把全球平均气温上升幅度控制在工业化前水平以上2℃之内,并努力控制在1.5℃之内”的温控目标,并建立了“国家自主贡献”(Nationally Determined Contribution,NDC)执行机制,由此形成了“核心协定+缔约方大会+国家自主减排”这一全球气候治理的基本框架。但是,受到种种原因的影响,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进展和效果并不理想。近年来,随着极端天气频发、全球气候变暖等现象日渐加剧,国际社会越来越重视1.5℃温控目标的必要性和紧迫性。2018年10月,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委员会(IntergovernmentalPanel on Climate Change,IPCC)发布报告,警告必须将全球气温升幅限制在1.5℃。2021年9月,《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秘书处发布《国家自主贡献综合报告》,通过综合分析各缔约方提交或更新的国家自主贡献目标,发现各缔约国NDC目标之和与全球实现温控目标存在巨大差距,按目前趋势,预计2030年全球温室气体排放量较2010年将增加约l6%,如不及时增加减排力度,可能导致21世纪末全球气温上升约2.7℃。2021年11月,《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26次缔约方大会(COP26)达成的《格拉斯哥气候公约》决议文件,重申了《巴黎协定》的温度目标,认识到将全球变暖限制在1.5℃需要快速、深入和持续地减少全球温室气体排放,包括到2030年将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相对于2010年的水平减少45%,并在21世纪中叶前后达到净零,以及作为其他温室气体的大幅减少。COP27将于2022年11月6-18日在埃及沙姆沙伊赫召开,将进一步就如何落实全球适应目标展开谈判。当前全球气候治理面临多重挑战和不确定性,欧洲部分国家气候政策出现“回摆”,尽管全球温控目标的共识在提升,但是在具体责任落实上仍面临不小的压力和挑战。
  二 国际气候治理格局加速迈向多极化、多元化
  全球气候治理因涉及不同主体之间的利益博弈和协调,注定是一个复杂、多边和长期的系统工程。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严重性逐渐成为国际共识,气候治理已上升为全球治理的核心议程。同时,由于国际力量对比的深刻变化,全球气候治理格局也正在发生着重大变革,突出表现为领导力量的多极化和参与主体的多元化。美国及欧盟等发达国家和地区的领导力在明显下降,以中国为代表的发展中大国的担当和贡献越来越突出。哥本哈根气候大会后,欧盟受自身经济发展不景气和内部分化等多种因素影响,扮演全球气候治理领导者的意愿和能力大幅下降。紧接着,美国特朗普政府退出《巴黎协定》的风波,不仅直接影响了各国参与国际气候治理合作的信心,也使其自身在全球气候治理中领导者的角色大打折扣。尽管拜登政府一上台便宜布美国重返《巴黎协定》,但其对全球气候治理进程造成的负面影响已不可挽回,其重返气候治理“全球领导者”地位的意图也难以“服众”。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和第一大发展中国家,在应对气候变化、参与全球气候治理过程中,展现了积极负责的共治理念与包容合作的大国态度,为全球气候治理的新模式不断提出中国方案、贡献中国智慧,已经成为全球气候治理重要的新兴领导力量。近年来,中国已相继与英国、印度、巴西、欧盟、美国、法国等国家和地区发布了双边气候变化联合声明,更是三次与美国就气候变化议题发布联合声明,同时开展了大量工作,极大地推动了《巴黎协定》的签署和生效。目前,中国在全球气候治理进程中扮演的角色已发生显著变化,尽管“发展中国家”的身份没有变,但正被推到全球气候治理的中心位置,正实现从参与者到贡献者、引领者角色的转变,这既是全球气候治理基本格局转变的一个重要标志和信号,更是彰显出中国致力于生态文明建设、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决心和意志。长远来看,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绝非凭借单一大国一己之力可以完成,全球气候治理亟须建立大国协调机制。
  ……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深圳碳达峰与碳中和的宏观背景与现实基础 (1)
第一节 全球应对气候变化新趋势 (1)
第二节 中国开启应对气候变化新征程 (7)
第三节 深圳在全国低碳城市建设中走在前列 (14)
第四节 深圳低碳城市建设不足 (21)

第二章 “双碳”目标下深圳的碳达峰路径选择 (23)
第一节 城市碳排放研究概述 (23)
第二节 深圳能源消费与碳排放现状 (29)
第三节 基于LEAP模型的深圳碳达峰情景分析 (48)
第四节 深圳碳达峰的战略选择与实施路径 (65)

第三章 深圳碳达峰碳中和先行示范的思路 (76)
第一节 国家战略导向 (76)
第二节 国内外先进城市经验借鉴 (81)
第三节 深圳“双碳”政策与制度创新的总体思路 (94)

第四章 打造国际领先的“双碳”科技产业创新中心 (98)
第一节 全球“双碳”科技创新趋势 (98)
第二节 深圳“双碳”科技创新的重大意义 (106)
第三节 深圳“双碳”科技创新的重点领域选择 (112)
第四节 深圳“双碳”科技关键技术示范 (132)

第五章 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绿色金融创新中心 (145)
第一节 国内外绿色金融发展形势 (145)
第二节 深圳绿色金融发展的重要意义 (154)
第三节 深圳绿色金融发展的现状、优势与不足 (159)
第四节 深圳绿色金融创新的突破方向 (167)
第五节 深圳绿色金融发展的对策建议 (172)

第六章 率先构建现代化“双碳”治理体系 (181)
第一节 碳治理体系的概念与内涵 (181)
第二节 构建具有引领性的“双碳”治理体系 (182)
第三节 着力推动“双碳”政策与制度创新 (203)

第七章 创新推进六大“双碳”示范工程 (217)
第一节 能源低碳转型示范工程 (217)
第二节 新能源汽车示范工程 (221)
第三节 港口绿色化示范工程 (224)
第四节 绿色建筑示范工程 (228)
第五节 近零碳智慧园区示范工程 (232)
第六节 大湾区蓝色碳汇示范工程 (233)

参考文献 (235)

后记 (241)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