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一本书看透市值管理
0.00     定价 ¥ 89.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JD配书)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111780823
  • 作      者:
    沈春晖,许琳睿,曲太郎
  • 出 版 社 :
    机械工业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5-06-01
收藏
编辑推荐
从价值构筑到市值跃迁/重塑新股权时代上市公司生存法则/市值管理就是价值管理/沈春晖,投资银行家、投资决策者、上市公司管理者/全面、系统、精准诠释 ● 市值管理工具书 ● 上市公司价值创造全景图 ● 市值管理全周期运作手册 资本市场全景式运作指南 诠释上市公司从普通到卓越的有效路径 当新“国九条”重塑资本市场秩序,当“市值管理指引” 重构上市公司价值逻辑,中国经济正经历从地产时代向股权 时代的史诗级跨越! 由资本市场资深专业人士沈春晖领衔打造的《一本书 看透市值管理》,将是这场跨越浪潮中的一座灯塔。 本书融合沈春晖团队20多年投行、投资与上市公司管 理实战经验,揭示了“市值管理就是价值管理”这一底层逻辑,独创性、系统性地提出了价值创造、价值传播、价值经营三 大核心方法,并进行了符合监管要求、贴近实战的全新诠释。 ● 价值创造让上市公司真正具备投资价值。 本书以公司的资 本配置能力为轴心,提出了投入资本回报率及自由现金流 这两个价值投资的核心指标,并系统拆解了价值创造的八 大关键工具,让读者明明白白知道价值由何而来。 ● 价值传播让上市公司的价值真正得以体现。 本书以构建资 本市场信任链为核心,聚焦信息披露与4R关系管理两大 关键支点,打造“上市公司主动发声―市场深度反馈”的 双向价值解码体系,帮助公司与资本市场实现价值判断和 认知的同频共振。 ● 价值经营让上市公司善用周期变化来提升价值。 本书以逆 周期智慧为决策中枢,深入解析应对股价波动中的操作方 略,从战略择时到资本运作工具箱升级,助力企业穿越周 期,让市值与价值始终匹配。 ?????? 本书全面解析了2024年底颁布的“市值管理指引”的 规范要求,是上市公司进行市值管理、实现价值跃迁的全景 操作手册。同时,它也是股权时代企业与个人开展价值创造和资本配置的实用工具书。
展开
作者简介
沈春晖
红塔证券总裁、自营投资决策委员会主任。我国首批注册保荐代表人,北京大学经济学院金融专业校外导师,拥有25年投行、投资实务经验和上市公司管理经验。个人创办的“春晖投行在线”网站及同名微博、公众号在资本市场拥有较大影响力。著有《一本书看透IPO:注册制IPO全流程深度剖析》(2023年)《投行十讲:从菜鸟到投资银行家》(2020年)《一本书看透IPO:A股IPO全流程深度剖析》(2018年)。他还是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教材《投资银行:理论与实务(上、下册)》(2019年)编写组主要成员。

许琳睿
红塔证券投资银行部董事总经理,拥有18年投资银行业务经验,荣获中国证券业君鼎奖。业务经验覆盖股权债权融资、并购重组等投行业务全领域,担任多家知名上市公司常年财务顾问。

曲太郎
红塔证券投资银行部执行董事,保荐代表人,注册会计师,拥有10年投资银行业务经验,荣获中国证券业君鼎奖,上市公司资本运作和市值管理实务经验非常丰富。
展开
内容介绍

本书作者沈春晖兼具学院派和实战派双重身份,沈春晖、许琳睿、曲太郎在投资银行和一、二级市场从事投资实战工作多年,经验丰富。本书紧扣当前中国资本市场实际,遵循国家对市值管理的zui新要求,系统阐述市值管理理念的来龙去脉,按照价值创造、价值传播和价值经营三个方面具体描述市值管理的全流程实务操作,并配以zui新案例,手把手讲解如何看待市值管理和如何做好市值管理。本书对于价值创造、价值传播和价值经营进行了精准而系统化的阐述:(1)以公司的资本配置能力为牵引,以价值提升为核心来介绍价值创造工具,而非简单堆砌资本运作方式;(2)提供极其全面的市值传播方案,系统阐述如何做好信息披露和4R关系管理;(3)具体介绍如何以逆周期调节方式来进行价值经营。

展开
目录
目 录
前言
第一章 市值管理就是管理价值 / 1
第一节 资本市场如何产生市值 / 1
账面价值、内在价值和市场价值 / 1
自由现金流与投入资本回报率直接影响市值 / 5
投资者预期也是左右市值的关键因素 / 12
第二节 如何看待市值与市值管理 / 14
市值=净利润×市盈率 / 14
市值的自我诊断 / 17
市值的重要性 / 21
市值管理的主要内容 / 27
围绕价值提升建立市值管理战略模式  / 28
第三节 市值管理在中国的实践过程 / 29
市值管理在中国的发展历程  / 29
《上市公司监管指引第10号—市值管理》的内容与要求 / 34
A股上市公司市值现状 / 41
坚决反对“伪市值管理” / 44
第二章?价值创造 / 48
第一节?科学的公司战略:价值创造的前提 / 48
什么是战略 / 48
怎么制定战略 / 49
战略对公司价值创造的重要作用 / 51
如何确定及有效执行公司发展战略 / 52
通过战略跨越行业周期和企业生命周期 / 58
第二节?优秀的公司治理:价值创造的基石 / 61
什么是公司治理 / 61
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高效运作 / 63
完善独立董事作用 / 65
充分发挥专门委员会职能 / 67
优化上市公司股权结构和丰富上市公司股东类型 / 69
规范大股东、实际控制人运作 / 73
第三节?提升经营效率:增加公司价值的重要手段 / 75
优化公司组织架构与业务流程 / 75
技术、设备升级与数字化转型 / 78
强化供应链管理 / 80
全面预算管理 / 83
提升财务运营效率 / 85
有效的业绩评价 / 88
第四节 资本配置能力:影响上市公司长期价值 / 90
什么是资本配置能力 / 90
境外优秀上市公司普遍重视资本配置能力 / 91
如何提升资本配置能力 / 93
第五节 现金分红:直接提升投资者获得感 / 95
上市公司股利分配方式及股利政策类型 / 95
上市公司股利政策的影响因素 / 99
现金股利是检验上市公司经营业绩的试金石 / 101
上市公司实施现金分红的政策要求 / 104
上市公司实施现金分红的注意事项 / 106
第六节 股份回购:提高股东投资回报的长期工具 / 108
什么是股份回购 / 108
上市公司进行股份回购的动因 / 109
成熟资本市场的股份回购 / 110
上市公司实施股份回购的政策要求 / 113
上市公司实施股份回购的操作细节 / 115
第七节?合理开展上市公司再融资,助力价值创造 / 117
具备再融资能力,审慎使用再融资手段 / 117
合理实施再融资的考虑因素 / 120
股权工具:定向增发 / 121
股权工具:配股 / 124
混合工具:可转换公司债券 / 126
债权工具:公司债券 / 130
债权工具: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 / 132
股东的融资工具:可交换公司债券 / 136
第八节 并购:通过外延扩张提升公司价值 / 139
并购交易关键环节及核心要素概述 / 139
通过横向和纵向并购实现产业扩张 / 140
通过跨界并购实现第二曲线发展或产业转型 / 141
核心交易条款:估值定价 / 143
核心交易条款:支付方式 / 146
核心交易条款:业绩承诺及补偿安排 / 151
从事后整合到全流程贯彻整合思维 / 152
既要会“买”,也要会“卖” / 157
第九节 股权激励既是员工激励工具,也是市值管理工具 / 159
什么是股权激励和员工持股计划 / 159
基于市值管理的股权激励设计原则 / 162
股权激励方案的要素和主要条款设计 / 168
员工持股计划的主要条款设计 / 170
第三章 价值传播 / 173
第一节 通过价值传播实现和提升公司市场价值 / 173
什么是价值传播 / 173
价值描述是价值传播的前提和基础 / 175
价值传播包括信息披露和与资本市场沟通 / 176
第二节 信息披露:上市公司面向资本市场的“整合营销” / 177
依法依规高质量完成法定披露 / 178
从价值传播的效果出发做好自愿性信息披露 / 190
培养讲好市值“故事”的能力 / 201
第三节 从投资者关系管理到4R关系管理 / 205
资本市场沟通中的4R关系 / 205
制度、机构及人员是做好资本市场沟通的保障 / 209
投资者沟通/投资者关系管理(IR) / 210
研究机构沟通(AR) / 217
媒体关系沟通(MR) / 218
监管沟通/监管机构关系管理(RR) / 219
做好舆情风险管理和舆情应对 / 220
第四章 价值经营 / 229
第一节 价值经营的核心是逆周期操作 / 229
价值经营的前提是正确认识周期 / 229
价值经营的核心是逆周期操作 / 231
正确认识价值经营 / 233
第二节 熊市和周期底部时的价值经营策略 / 233
股东和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增持 / 233
股东和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承诺不减持或者延长锁定期 / 235
员工增持 / 236
第三方(经销商、客户)增持 / 237
护盘式回购 / 238
股东、上市公司使用创新金融工具增持和回购 / 239
增持同行业股票 / 241
收购资产乃至并购其他上市公司 / 242
出售资产 / 245
提供良好业绩预期指引的股权激励 / 246
第三节 牛市和周期顶部时的价值经营策略 / 247
以合理方式开展股权再融资募集现金 / 247
以股份支付为手段的并购 / 248
合理幅度和正当理由的减持 / 249
使用可交债、询价、配售等创新手段减持 / 250
参考文献 / 253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