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回应社会问题,化解社交冲突,破解人生困局
即便在我们充满冲突的时代,偶尔也能瞥见更美好的事物。柯维向我们展示了如何超越最深刻的分歧,追寻更美好的事物。
针对网络舆论对立、代际沟通障碍等社会情绪,书中 “发言权杖沟通法”“同理心倾听” 等工具极具实用性。例如在家庭场景中,通过 “先复述对方观点再表达” 的方式(如子女倾听父母对养老的担忧后,共同设计 “社区互助 + 定期陪伴” 的折中方案),帮助年轻人在网络骂战、亲子矛盾中打破对立,用理性对话替代情绪对抗,符合 Z 世代对 “高效社交”“和谐关系” 的追求。
针对年轻人面临的 “内卷加班” 与 “躺平逃避” 二元困境,书中 “协同思维” 提供破局方案。如通过谷歌 “20% 自由工作时间” 案例(员工用业余时间协作开发新项目,既缓解压力又推动创新),展示如何跳出非此即彼的职场怪圈,在提升个人价值与企业效益间找到双赢路径,契合年轻人对 “高效工作 + 自我实现” 的双重诉求。
二、柯维博士权威背书,思想体系延续性: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作者史蒂芬·柯维人生收官之作,“第3选择”是《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中最具启发性、最具影响力、最具凝聚力也最激动人心的一个原则;
作为《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作者史蒂芬・柯维的进阶力作,本书延续 “以原则为中心” 的思维框架,将 “协同” 从个人效能延伸至群体共赢。其 “四步思维模式”(我看到自己→我看到你→我找到你→我和你协同)既呼应年轻人对 “可操作方法论” 的需求,又依托柯维 “全球思想巨匠” 的影响力,为迷茫中的年轻人提供从思维到行动的系统性指导,形成 “经典理论 + 当代实践” 的双重价值背书。
三、 案例场景化呈现,全新设计与折页赠品更贴合年轻读者阅读偏好
语言通俗且案例贴近年轻人生活,如大学生处理社团工作与学业冲突时,运用 “四步协同法”(询问需求→界定标准→共创方案→达成共识)平衡时间分配;互联网从业者通过 “魔幻剧场” 思维(鼓励荒诞创意再筛选)解决产品迭代分歧。书中每章穿插的职场、家庭真实故事,搭配 “思考与实践” 板块,适配年轻人阅读习惯,便于快速汲取可复用的思维工具。
采用富有现代感且具有视觉冲击力的封面设计,大咖分享自己人生的“第3选择”故事,呈现在随书附赠的三折页赠品,全新版式及图表绘制。
每件事都存在第3选择,每个人都有第3选择的能力;要解决最棘手的问题,我们必须彻底改变思路;第3选择不是“听你的”或者“听我的”,而是寻找“我们共同的方法”。我们的面前总是充满看似无解的问题。于是我们失望、决定放弃,或勉强接受一些最终还是会让自己觉得很糟的妥协。面对任何问题,大家惯用的第1选择就是按照“我”的方式,第2选择就是按照“你”的方式来进行。冲突点往往就在于,到底是你的选项比较好,还是我的更好。因此,不论选择哪一方,都会有人觉得受伤或牺牲。史蒂芬•柯维指出,这时不妨考虑第3选择:超越你的或我的方式,设法找到更高明、更好的方法,让双方都能从冲突中找到一条出路,作者在书中称之为“第3选择”(The 3rd Alternative)。要解决最棘手的问题,我们必须彻底改变思路。生命不是网球赛,只能有一方赢球。当双方共赢、能够共同创造出一种新局面,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在本书中柯维将“第3选择”进行了多领域的解读,无论是政治家、企业家、各级学校和医院组织的管理者、职场人士、所有步入婚姻的人以及青少年,都能从本书中获益。无论在职场、战场、会议室还是厨房,都同样适用。你可以将“第3选择”这一原则用于:做出工作中的关键决策。处理工作中与老板或同事之间的严重冲突。帮助客户解决难题。解决婚姻中“不可调和的分歧”。应对财务困境。解决工作中令人不满意的地方。处理可能对簿公堂的争端。处理与孩子学校之间的纠纷。处理与邻里或社区对某些问题的争议。解决家庭中的长期不和与交流问题。处理体重问题。应对不愿“试水”的孩子。40 多年以来,柯维已经将本书中的基本原则教给过成千上万的人。如果你肯花心思真正理解这一原则,那么你的思维方式将被彻底颠覆。你会发现自己将以一种全新、高效的方式面对生命中最严峻的挑战。
第 3 选 择 : 寻 求“ 协 同 ” 原 则 、
思 维 模 式 和 步 骤
有一种方法能够解决我们所面临的最棘手甚至看似无法解决的问题,有一种方法能够解决生命中几乎所有的困境和严重分歧,它是通向未来的方法。它既不是你的方法,也不是我的方法,它是一种更先进的方法,它是一种比我们以往能想到的任何方法都更好的方法。我称之为“第 3 选择”。
大多数冲突有两个方面。我们习惯以“我的团队”与“你的团队”来思考问题。我的团队是好的,你的团队是坏的,或者至少“没那么好”;我的团队是正确而正义的,你的团队是错误甚至不义的;我的动机是纯粹的,你的动机至少是不纯的。我的党派、我的团队、我的国家、我的孩子、我的公司、我的观点、我的立场都和你对立。
在所有情况下都只有两种选择。几乎所有人都认同非此即彼的选择。于是有了各种对立:自由派与保守派、共和党与民主党、员工与管理层、律师与律师、孩子与家长、保守党与工党、教师与行政人员、学区与城区、农村与城市、环保者与开发商、白人与黑人、宗教与科学、买家与卖家、原告与被告、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丈夫与妻子、社会主义者与资本主义者、有信仰者与无信仰者。于是有了种族歧视、偏见与战争。
每种选择都深深根植于某种思维定式。举例来说,环保者的思维定式是欣赏美和自然的平衡。开发商的思维定式是看到社区进步和经济机会增多。每一方都自认高尚理性,而视对方缺乏道德与常识。
图 2-1
注:大多数冲突都是两方面的。第 1 选择是“我的方法”,第 2 选择是“你的方法”,通过协同,我们可以得到第 3 选择——“我们的方法”,一种视角更高、更好地解决冲突的方法。
思维定式与个人身份认同紧密联系在一起。如果我说自己是一名环保者、一个保守派成员或一名教师,那么我描述的不只是我的信仰和我的价值观——而是“我是谁”。所以,当你攻击我这一方的时候,你攻击的是我和我的自我形象。在极端情况下,身份认同冲突可以激化为战争。
假设两种选择思维根深蒂固地存在于大多数人身上,那么我们该如何超越它呢?通常来说,我们无法超越。我们要么继续斗争,要么达成脆弱的妥协。正因如此,我们才面临如此多令人沮丧的僵局。不过,问题的关键不在于我们属于哪一方,而在于我们如何思考。真正的问题是我们的认知模式。
“认知模式”一词指影响我们行为的思维形式或类型。它就像一张地图,帮助我们决定要去往何方。我们所看到的地图决定着我们的行为,而行为决定着结果。如果我们转换认知,行为和结果也会相应改变。
举个例子,番茄最早从美洲传到欧洲的时候,一位法国植物学家认为它是古代学者所说的可怕的“狼桃”,于是他发出警告,食用番茄会导致抽搐、口吐白沫甚至死亡。因此,虽然美洲的早期欧洲殖民者将番茄作为观赏植物种植在花园里,但他们从不去碰它。与此同时,殖民者所面临的最危险的疾病是由缺乏维生素 C 引起的败血病——而番茄富含维生素 C。药物就在花园里,他们却因为错误的认知而死亡。
大约一个世纪后,随着新知识的出现,认知发生了转变。意大利人和西班牙人开始食用番茄。据说,托马斯·杰斐逊就种植番茄并将它作为食物推广。如今,番茄是最常见的蔬菜。现在我们认为番茄是健康食品,食用番茄就会变得健康。这就是认知模式转换的力量。
如果我是位环保者,我的认知或心像地图会显示一片我希望保护的美丽的原始森林。如果你是位开发者,你的心像地图会显示你希望开采的地下石油储量。两种认知模式可能都是正确的。地球上有一片原始森林,而石油储备恰恰也在那里。问题在于,两种心像地图都是片面的,并且永远无法全面。人们后来发现番茄的叶子是有毒的,因此,反对食用番茄的认知在某种程度上也是对的。
虽然有些人的心像地图比其他人的要完备一些,但是没有地图是真正全面的,因为地图不是地形本身。正如 D. H. 劳伦斯所说:“一切片面真理均有其对立面,并最终产生对自身的否定。”那么解决问题的唯一方法就是说服你转变你的认知模式。
如果我是位环保者,我的认知或心像地图会显示一片我希望保如果我只看到了第 1 选择的心像地图——我自己的片面地图,你接受我的选择。这也是我维持自我形象的唯一方法:我必须赢,你必须输。
另一方面,如果我放弃我的地图,追随你的地图——第 2 选择,也会面临同样的问题。你同样无法保证你的心像地图全面,所以我有可能会因为追随你的地图而付出惨痛的代价。你可能会赢,而我可能会输。
我们可以把地图联合起来,这是有益的。我们需要一张考虑到双方观点的更具包容性的地图。我会理解你的观点,你也会理解我的观点。这是一种进步。即便如此,我们的目的仍然会有不可调和的矛盾。我仍然不愿意森林遭到破坏,你仍然想在森林里开采石油。我对你的地图的充分理解可能导致我在对抗你的时候更加艰难。然而,这时我对你说:“也许我们可以达成一种前所未有的更好的解决方案,你愿意考虑第 3 选择吗?”于是,激动人心的时刻到来了。几乎从来没有人问过这个问题,但它恰恰是解决冲突、改变未来的关键。
第一章 ︱ 转折点
第二章 ︱ 第 3 选择:寻求“协同”原则、思维模式和步骤
第三章 ︱ 职场中的第 3 选择
第四章 ︱ 家庭中的第 3 选择
第五章 ︱ 校园中的第 3 选择
第六章 ︱ 第 3 选择与法律
第七章 ︱ 社会中的第 3 选择
第八章 ︱ 全世界的第 3 选择
第九章 ︱ 第 3 选择的人生
第十章 ︱ 由内而外
致 谢
注 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