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上卷 人生驿站(1770—1806)
第一章 绪论
教会、帝国、国家和人民/18世纪和19世纪国家学说中的理性与现实/政治的世纪转折/德国启蒙学说和生活中的国家/城邦和新的教化
第二章 斯图加特
世代/符腾堡/家庭和学校/最早的文件/文化和历史中的国家/自然法中的国家/城邦
第三章 图宾根
教化元素
法国大革命/朋友和书籍
自己的作品
文学启发/内容:民族宗教;民族精神;城邦/民族精神的概念:18世纪的各个起源/自己的东西/国家(回顾和展望)
开始的转变(伯尔尼)
第四章 伯尔尼
康德
关于基督教的实定性的作品,第一部分
提问方式/国家与教会契约与人的权利
作品的结尾部分
作品两部分中的国家理想
历史哲学背景/结果
第五章 两篇政治著作
伯尔尼
卡特“书信”的翻译
原文/译者前言/删减与注释
符腾堡
“致符腾堡人民”的小册子
意向/批判与要求/为什么不出版?
第六章 法兰克福
将来的形而上学
与哲学运动的关系
荷尔德林
法兰克福之前的自我感与人格性理想
直到1797年夏天:新的自我感与新的人格性理想
直到1798年夏天的偏移(“命运”“爱”)
对康德道德学说的批判:国家
自1798年秋天以来的人与命运
命运与民族/命运与灵魂/命运与耶稣
……
下卷 世界纪元(1806-1831)
译后记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