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第一章 中古文献史的新特质
第一节 中国古典文献中的模块化书写
一、文本模块与模块式书写
二、游走的模块与固定的模块
三、模块之网
四、开发者和供应方
五、模块化:一种阅读与研究的新视角
第二节 行走的书簏:中古时期的文献记忆与文献传播
一、文献记忆:文献还是记忆?
二、记忆本及其特性
三、记忆本的内容偏好
四、写本的新变与记忆本的衰落
五、结语
第三章 中古时期历史知识的生产和传播
第一节 历史知识与士人生活
一、因史之名
二、言语与雅谑
三、隶事游戏与类书
第二节 另一种历史书写:颜延之《五君咏》与中古时期的咏史诗
一、传体咏史诗的开创
二、“史家”的主体意识
三、遣词谋篇
第三节 隐逸传的书写与隐士的形成:以《五柳先生传》为例
一、体制
二、传主信息——“不知何许人也”
三、传主信息——“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
四、事迹
五、结论:互文的历史
六、余论:类化的人
第四节 高僧传与高僧的形成:以《隆阐法师碑》为例
一、立碑时间:冢墓碑性质的偏移
二、写作策略:从血统到法统
三、《隆阐法师碑》本身的一些疑点
第四章 中古历史文献丛考
第一节 范晔《后汉志》篇目考
一、《后汉志》辨疑
二、《后汉志》篇目考
三、“蜡以覆车”的文献学解读
第二节 陈寅恪“合本子注”说发微
一、会译与合本
二、合本的制作
三、制作合本的目的
四、从合本到合本子注
五、结论:再论合本子注
第三节 碑乎史乎:唐《孔紓墓志》考
二、孔纾的守选及其起家官
三、“从相府得朱绂殿中”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