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序言1
序言2
序言3
自序
前言
第一篇 洞察篇
第1章 传统产业呼唤增长动能
1.1 传统产业亟待转型升级
1.1.1 产业范式转换
1.1.2 从宏观到微观的“悖反”
1.1.3 三大财富红利已去
1.2 传统产业堵点卡点难解决
1.2.1 产业“大动脉”模型
1.2.2 产业“血液”流动不畅
1.2.3 堵点卡点无处不在
1.3 致景科技:裁缝的革命
第2章 数字化的扩张与升维
2.1 从组织到全产业数字化
2.1.1 从未缺席数字经济的产业方
2.1.2 部门内—组织级—组织间—全产业链的数字化进程
2.2 数字原生企业星火燎原
2.2.1 数字原生企业
2.2.2 产业互联网新模式的催生
2.3 全场景、全要素、全链条数字孪生
2.3.1 双喇叭口模型
2.3.2 产业的全面数字孪生
第3章 数字技术开启产业新纪元
3.1 数字技术的高速发展
3.1.1 互联网的三级演进:Web 1.0—Web 2.0—Web 3.0
3.1.2 数字原力BASIC
3.2 数据要素颠覆产业玩法
3.2.1 无处不在的数据
3.2.2 数据如何赋能产业
3.3 新兴商业模式的成熟
第二篇 认知篇
第4章 从产业互联网到超级链接器
4.1 华建通:建筑行业的全能管家
4.1.1 建筑行业的大背景
4.1.2 华建通的经营实践
4.2 产业互联网的概念
4.2.1 产业互联网的定义
4.2.2 产业互联网VS消费互联网/工业互联网
4.2.3 产业互联网的分类
4.3 产业互联网的演进
4.4 什么是超级链接器
4.4.1 全要素、全场景泛在链接
4.4.2 全产业链与跨产业链融合
4.4.3 数据价值化带来乘数效应
4.4.4 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赋能,创造增量价值
第5章 揭示超级链接器的三层本质
5.1 第一层“泛在链接”
5.1.1 如何进化而来?管道式—平台式—生态式链接
5.1.2 做大链接,汇聚数据
5.2 第二层“智能计算”
5.2.1 计算的发展
5.2.2 从云计算到智能计算
5.2.3 产业大脑与AI大模型融合创新实践
5.3 第三层“超级价值”
5.3.1 链条式共创—平台级共创—生态级共创
5.3.2 超级链接器助力三产融合
第三篇 实践篇
第6章 实战指南之一:六步法搭建超级链接器
6.1 运营产业互联网的条件
6.2 第一步:行业选择——量大、链长、分散
6.2.1 行业选择标准
6.2.2 行业“六度分析法”评分模型
6.3 第二步:产业互联网价值链分析
6.4 第三步:找到价值链的切入环节
6.5 第四步:选择平台的盈利模式
6.5.1 盈利模式选择
6.5.2 盈利模式评估
6.6 第五步:构建生态,共创价值
6.6.1 打造商业生态系统
6.6.2 生态平台六大模块管理法
6.7 第六步:持续扩张,走向未来
6.7.1 三大扩张路径
6.7.2 广联达:围绕客户价值的扩张之路
6.7.3 酷特智能:沿着技术扩张应用
6.7.4 厦门象屿:纵向一体化的扩张之路
6.7.5 国联股份:一横一纵扩张之路
第7章 实战指南之二:基于三层架构打造超级链接器基座
7.1 借鉴龙头企业,找到链接器“第一性原理”
7.2 三层架构基座技术模型
7.2.1 超级链接器的基础设施基座:IaaS层
7.2.2 超级链接器的抽象能力基座:PaaS层
7.2.3 超级链接器的产业应用基座:SaaS层
7.3 打造超级链接器基座:中国东信实例
7.3.1 东信云羲操作系统
7.3.2 数字政务操作系统
7.3.3 数字产业操作系统
第8章 实战指南之三:二十四字运营方针
8.1 泛糖科技:甜蜜的事业焕发新机
8.1.1 重要的糖业
8.1.2 泛糖科技平台应运而生
8.2 实时链接
8.2.1 不断做大、做多链接的数量和规模
8.2.2 机制设计提高平台吸引力
8.2.3 利用新技术实现实时链接
8.3 智能匹配
8.3.1 匹配是链接稳定的保证
8.3.2 多种匹配模式
8.3.3 数据促进智能匹配
8.4 协同互动
8.4.1 协同交互促成价值交换
8.4.2 互动激活平台“引力场”
8.5 数据汇聚
8.5.1 产业大数据价值实现原则
8.5.2 海量数据驱动数智化发展
8.6 产业赋能
8.6.1 技术及模式创新赋能产业
8.6.2 为产业伙伴插上“跃迁之翼”
8.6.3 商贸通:助力跨境贸易效率提升
8.7 价值共创
后记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