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 篇 英国布鲁姆斯伯里团体与中国文艺
以形式之美跨越文化鸿沟:论布鲁姆斯伯里团体对中国艺术的阐释
杨莉馨 白薇臻
罗杰·弗莱与英国现代主义运动中的中国风话语建构
谢雅卿
以东方美学助推现代主义:论罗杰·弗莱对中国艺术的阐释与借鉴
杨莉馨
论汉学家之于英美现代主义运动的意义——以阿瑟·韦利为例
杨莉馨 白薇臻
利顿·斯特雷奇对中国古代文明的审视与反思
谢雅卿
利顿·斯特雷奇的剧本《天子》与中国想象
杨莉馨
《中国问题》与现代性反思——从罗素访华谈起
白薇臻 杨莉馨
下 篇 英国布鲁姆斯伯里团体与中国美学、哲学和诗学
论中国古典气韵论影响下罗杰·弗莱的性灵美学思想
陶家俊
“知人论世”与“以意逆志”:罗杰·弗莱艺术批评与中国传统批评的相通性
高 奋
G.L.迪金森的现代主义人本美学观及其儒学根源
陶家俊
现代主义美学的跨文化期待——论迪金森对席孟儒家文明论的继承和超越
陶家俊
弗吉尼亚·伍尔夫的“中国眼睛”
高 奋
克莱夫·贝尔的形式理论与中国北宋文人画理论
高 奋
弗吉尼亚·伍尔夫《伦敦风景》中的“情景交融”
高 奋
弗吉尼亚·伍尔夫《达洛维夫人》的伦理选择与中国之道
高 奋 陈 思
本书作者简介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