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长江中游城市群协同发展研究/区域经济布局和国土空间体系研究丛书
0.00     定价 ¥ 88.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浙江新华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15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524302643
  • 作      者:
    作者:秦尊文//李浩//董莹//黄展|责编:申桂萍
  • 出 版 社 :
    经济管理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5-02-01
收藏
内容介绍
本书作者基于长江中游城市群协同发展的重大意义,以城市群协同发展的理论与政策为基础,测度了长江中游城市群协同发展水平,探讨了长江中游城市群空间协同发展、基础设施协同发展、产业协同发展、生态文明协同发展、民生事业协同发展以及双循环协同发展。本研究对于长江经济带发展和中部地区崛起两大战略的实施以及探索新型城镇化路径具有重大意义。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长江中游城市群协同发展的背景
一、贯彻新发展理念
二、构建新发展格局
三、建立发展新模式
四、建设中国式现代化
第二节 长江中游城市群协同发展的重大意义
一、推进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深入实施
二、促进中部地区全面崛起
三、打造全国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
四、协同探索绿色发展新路径
五、进一步统筹发展和安全
第二章 城市群协同发展的理论与政策基础
第一节 规模经济与聚集经济
第二节 区域均衡增长理论
第三节 区域非均衡增长理论
第四节 区域分工与合作理论
第五节 系统论、耗散结构理论与协同学
第六节 地域空间系统理论
第七节 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思想
第三章 长江中游城市群协同发展水平测度
第一节 城市群协同发展多维熵值测度模型构建
一、多维熵值测度方法简介
二、指标体系构建
三、改进熵值法的数学原理
四、协同发展水平综合评价模型
五、动态演化机制分析模型
第二节 实证研究设计
一、研究区域界定与数据获取
二、实证分析流程
三、模型验证与敏感性分析
第三节 长江中游城市群协同发展水平测度结果与分析
一、整体协同发展水平测度
二、子系统协同发展水平对比
三、空间格局演化特征
四、动态演化机制解析
第四节 结论与政策建议
一、主要结论
二、政策建议
第四章 长江中游城市群空间协同发展
第一节 打造“三核”协同发展引擎
一、武汉不断增强科技创新动能
二、长沙建设全球研发中心城市
三、南昌大力推进强省会建设
四、“三核”联动发展
第二节 以“三圈”引领区域协同发展
一、武汉都市圈协同发展
二、长株潭都市圈协同发展
三、南昌都市圈协同发展
四、“三圈”联动发展
第三节 以“三带”联动区域协同发展
一、发挥京广城镇带的联动作用
二、发挥沿江—京九城镇带的联动作用
三、发挥沪昆城镇带的联动作用
第四节 以“多节点”助力区域协同发展
一、发挥省域副中心城市区域辐射作用
二、推动长江中游省际毗邻合作多点开花
第五章 长江中游城市群基础设施协同发展
第一节 交通基础设施体系建设
一、水运基础设施建设
二、铁路基础设施建设
三、公路和过江通道建设
四、航空基础设施建设
五、综合交通枢纽建设
第二节 水利基础设施体系建设
一、加快推进现代水网建设
二、加强防汛抗旱工程和措施建设
三、加强水资源配置和灌区工程建设
四、启动规模宏大的运河计划
五、加强跨区域合作共建
第三节 能源保障体系建设
一、积极建设抽水蓄能和新能源基地
二、完善能源输送网络
三、增强能源储备能力
四、共同呼吁重启核电站建设
第四节 新型基础设施建设
一、建设高效泛在信息网络
二、建设新技术基础设施
三、优化算力基础设施布局
四、数字化改造传统基础设施
第六章 长江中游城市群产业协同发展
第一节 共建先进制造业基地
一、永载史册的“汉冶萍”
二、现代化产业体系新蓝图
三、联手打造21世纪“汉冶萍”
第二节 建设现代服务业集聚区
一、商贸业合作
二、物流业合作
三、金融业合作
第三节 再现“湖广熟、天下足”盛景
一、共推种植业“量”向“质”的转变
二、共同打造全国畜牧水产品基地
三、支持联合打造跨省区域品牌
第四节 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协同发展
一、加快建设科技创新共同体
二、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合作
三、开展脑科学和类脑智能领域科技和产业创新
四、开展量子信息领域科技和产业创新
五、开展基因技术领域科技和产业创新
六、开展6G领域科技和产业创新
七、开展氢能与储能领域科技和产业创新
第七章 长江中游城市群生态文明协同发展
第一节 共同构筑生态屏障
一、协同推进“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
二、实施森林质量提升和河湖湿地修复工程
三、落实长江禁渔,保护濒危水生物种
第二节 协同推进环境治理
一、协同推进长江水环境治理
二、加强环境污染联防联控
三、建立跨省、跨区协调机制
第三节 推进生态产品价值实现
一、建立健全流域横向生态补偿
二、“通平修”全面拓展点绿成金的“渠道空间”
三、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
第四节 加快绿色低碳转型
一、创建绿色发展示范区
二、共推绿色循环经济模式
三、共同打造“双碳”城市群
第八章 长江中游城市群民生事业协同发展
第一节 基本公共服务便利共享
一、打造共享都市圈
二、推进社会保障一体化
三、推动更多跨省跨市通办
第二节 促进教育医疗合作
一、持续深化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