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野生近缘种多样性
1.1 板栗
1.1.1 树体
1.1.2 枝条
1.1.3 刺苞
1.1.4 雄花序
1.2 锥栗
1.2.1 树体
1.2.2 雄花序
1.2.3 刺苞
1.2.4 坚果
1.3 茅栗
1.3.1 树体
1.3.2 叶片
1.3.3 刺苞
1.4 日本栗
1.4.1 树体
1.4.2 叶片
1.4.3 坚果
1.5 欧洲栗
1.5.1 树体
1.5.2 枝干
1.5.3 坚果
1.5.4 刺苞
1.6 美洲栗
1.6.1 树体
1.6.2 刺苞
1.6.3 坚果
2 遗传多样性
2.1 枝干颜色
2.2 皮目密度
2.3 叶片
2.3.1 叶形
2.3.2 叶姿
2.3.3 叶缘锯齿
2.4 雄花度
2.5 刺苞
2.5.1 刺苞大小
2.5.2 刺苞形状
2.5.3 刺束粗细
2.5.4 刺束颜色
2.5.5 刺苞开裂方式
2.6 坚果
2.6.1 坚果颜色
2.6.2 坚果光泽
2.6.3 边果形状
2.6.4 茸毛分布
2.6.5 筋线明显程度
2.6.6 底座大小
2.6.7 底座光滑度
2.6.8 底座接线
3 生态多样性
3.1 泰山板栗群落
3.2 刘墉板栗园
3.3 枣庄山亭区板栗园
3.4 济南市莱芜区“唐朝板栗园”
3.5 河北邢台栗树坪村板栗古树群
3.6 河北邢台前南峪村板栗古树群
3.7 河北邯郸市武安市板栗古树群
3.8 河北石家庄市灵寿县板栗古树群
3.9 河北省青龙县板栗群落
3.10 河北省迁西县板栗林
3.11 河南省安阳市林州市中华古板栗园
3.12 湖南省怀化市沅陵板栗园
3.13 日本栗群落
3.14 板栗林下经济
4 种质多样性
4.1 审定品种
4.1.1 红栗1号
4.1.2 鲁岳早丰
4.1.3 燕山早丰
4.1.4 东岳早丰
4.1.5 辽栗10号
4.1.6 华丰
4.1.7 黄棚
4.1.8 泰山1号
4.2 地方品种
4.2.1 红栗2号
4.2.2 红栗3号
4.2.3 垂枝1号
4.2.4 垂枝2号
4.2.5 泰栗1号
4.2.6 魁栗
4.2.7 西祥沟无花
4.2.8 沂蒙短枝
4.2.9 燕山短枝
4.2.10 尖顶油栗
4.2.11 石丰
4.2.12 桂花栗
4.2.13 莲花栗
4.2.14 莱西大板栗
4.2.15 处暑红
4.2.16 九家种
4.2.17 泰安薄壳
4.2.18 燕丰
4.2.19 迁西晚红
4.2.20 林冠
4.2.21 桐柏红
4.2.22 海丰
4.2.23 林珠
4.2.24 迁西壮栗
4.2.25 明丰2号
4.2.26 红光
4.2.27 确红栗
4.2.28 邢台薄皮
4.2.29 宋家早
4.2.30 怀九
4.2.31 邢台短枝
4.2.32 封开油栗
4.2.33 邢台丰收1号
4.2.34 前
4.2.35 后丰1号
4.2.36 后南屿垂枝
4.2.37 林县谷堆栗
4.2.38 信阳5号
4.2.39 桑
4.2.40 桑
4.3 引进品种
4.3.1 欧洲栗:努扎尔
4.3.2 日本栗:筑波
参考文献
《中国果树种质资源多样性》丛书分册目录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