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 为什么我们总在重复痛苦
第一章 推开精神分析的大门:工具、先驱与发展
一、精神分析的工具箱
二、精神分析的关键人物与先驱
三、精神分析的发展脉络
四、当代弗洛伊德学派的新探索
第二章 梦、潜意识和人格结构:精神分析的三个关键词
一、梦的解析
二、潜意识:深藏的力量
三、人格结构理论:本我、自我、超我
第三章 从婴儿到成年:如何用精神分析解读人的一生
一、口欲期(0~15岁):探索世界从嘴巴开始
二、肛欲期(15~3岁):掌控感与秩序感从此萌生
三、俄狄浦斯期(3~5岁):爱上父母,是小孩子的“情感革命”时期
四、潜伏期(5~11岁):孩子的情感生活进入了平稳期
五、青春期(11~18岁):探索自我、建立独立个性
第四章 内心隐秘的信号:如何解析症状
一、症状:痛苦的表征
二、癔症:虚幻迷局
三、抑郁:伤痛与防御
四、恐惧:非凡紧张感
五、强迫:爱恨纠缠
六、自恋:生存的依托
七、边缘人格:在极端之间摇摆
第二部分 如何用精神分析自助与助人
第五章 心理咨询如何起效:行为、思维与情感的互动
一、行为、思维、情感之间的关系
二、动力流派心理咨询的重点
三、来访者的角色
四、咨询师的职责
第六章 心理咨询的目标:从冲突到领悟
一、解读内心的冲突
二、激发内省的能力
三、揭开防御的面纱
四、发现真实的自己
五、达成深刻的领悟
第七章 咨询师的特质:让咨询起效的关键
一、人格魅力
二、心智成熟度
三、对潜意识的责任感
四、语言组织能力
五、谦逊和隐匿
第八章 咨询全流程指南:从初见到结束的实用技巧
一、初始访谈:陌生人的初遇
二、设置:为咨访双方保驾护航
三、建立咨询联盟:信任纽带
四、共情:拉近心灵距离
五、自由联想与节制:揭示真相
六、动力倾听:捕捉微妙变化
七、阻抗:咨询中的“拦路虎”
八、移情:旧日情感的重现
九、面质和澄清:迈向转变
十、防御机制:“双刃剑”的辨析
十一、中立:平静而客观
十二、退行:回归早期模式
十三、专业态度:咨询师的工作姿态
十四、评估匹配:寻找最佳配对
十五、个案中断:原因与应对
十六、长程咨询:阶段、过程与结束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