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以贵州省作为我国生态扶贫研究的典型样本,按照理论分析、实践分析、实证分析和机制对策分析的逻辑演进,深入剖析了贵州省生态扶贫工作的历史成就、现实困境与前景展望。理论分析部分从生态扶贫相关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出发,立足于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及其“两山”理念和经济—生态系统要素禀赋耦合理论,在系统层面以实现经济社会系统与自然生态系统的协调可持续发展为理论支点,对生态扶贫长效机制构建进行了理论分析。实践分析部分对贵州省贫困治理历程与生态贫困状况进行了考察,分析了贵州生态贫困的形成原因,并总结了贵州生态扶贫的历程、实践探索和经验启示。实证分析部分选取符合贵州省情的评价指标,通过构建经济—生态系统耦合模型,对贵州区域经济社会系统和自然生态系统进行综合评价,选择典型案例进行分类讨论,并从自然生态层面和经济社会层面分析了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贵州生态扶贫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机制对策分析部分从有效衔接及协同推进机制、生态改善及价值实现机制、稳定脱贫及持续增收机制、生态扶贫的共治共享机制、生态扶贫的激励保障机制五个方面,探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贵州生态扶贫长效机制构建,并提出了贵州从生态扶贫迈向生态振兴的对策建议。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