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采用理论与实证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在对我国商业银行表外业务特征和监管现状进行归纳总结的基础上,从银行脆弱性视角构建了分析表外业务风险的理论分析框架。理论分析表明,表外业务高杆杆性、监管套利属性和表内外风险交叉传染属性加剧了银行脆弱性,导致银行风险承担水平上升;而表外业务策略性互补竞争导致的银行同质竞争不仅容易导致银行间机构关联度上升而放大银行系统性风险,而且表外业务策略互补性竞争导致的银行一致行动提高了银行对银行间融资市场的依赖性,容易触发银行融资市场流动性危机而威胁银行系统性风险。以手工收集的58家商业银行2008—2018年年报附录中表外业务资产规模数据为样本,实证检验了表外业务对银行个体风险及银行系统性风险的影响,并检验了银行所有制属性以及不同类型表外业务带来的异质性影响。进一步,本书对比分析了传统型和适应型两类表外业务监管政策的有效性差异,提出了强化表外业务功能监管,表外业务监管思路从“总量控制”向“结构优化”转变的政策建议。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