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引经据典:习近平用典中的官箴文化
(一)当官之法,惟有三事,曰清、曰慎、曰勤
(二)取法于上,仅得为中;取法于中,故为其下。
(三)公生明,廉生威。
(四)俭则约,约则百善俱兴;侈则肆,肆则百恶俱纵。
(五)一丝一粒,我之名节;一厘一毫,民之脂膏。宽一分,民受赐不止一分;取一文,我为人不值一文
(六)莫用三爷,废职亡家。
(七)大臣不廉,无以率下,则小臣必污;小臣不廉,无以治民,则风俗必坏。
(八)官之至难者,令也。
二、追源溯流:官箴形态的演变与类型
(一)官箴形态的演变
(二)传统官箴的类型及合理内核
三、含英咀华:经典官箴书与经典箴言
(一)经典官箴书
(二)经典箴言
四、托物言志:官箴文化的积淀与物化
(一)铜镜
(二)印章
(三)碑拓
(四)青莲
(五)白菜
(六)蝉
(七)兰
(八)竹
(九)书法
(十)建筑物
五、美德懿行:官箴文化的实践
(一)亲民篇
(二)勤政篇
(三)廉洁篇
(四)自律篇
(五)公正篇
(六)任贤篇
六、根深叶茂:官箴文化的齐鲁因子
(一)张养浩与《三事忠告》
(二)“三十六字官箴”
(三)“仁廉公勤”官箴碑
(四)徐榜与《济南纪政》《宦游日记》
(五)黄六鸿与《福惠全书》
(六)王士稹与《手镜录》
(七)田文镜与《钦颁州县事宜》
七、鉴往知来:中华优秀官箴文化的当代价值
后记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