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第一章 记忆的边界:集体记忆概念化问题再探
集体记忆的概念源流与研究取向
谁在记忆?记忆共同体的现代性与“公众”的兴起
何种记忆?记忆事件、社会议程与良善生活的公共协商
第二章 记忆的版图:一项对中国网民的线上调查
被感知的“历史”:集体记忆的操作化途径
研究设计与数据收集
中国网民集体记忆的主要事件及其全球化趋势
第三章 记忆的解释:传播实践与关键年龄段效应
数字时代集体记忆的代际效应:数字移民与数字原住民
历史事件的记忆和传播:全球化与个人化趋势
历史事件记忆程度与传播行为的影响因素
第四章 记忆的后果:何种认同?何以遗忘?
民族主义与集体记忆事件
集体记忆中的全球性事件与身份认同
集体记忆的选择性遗忘和选择性沉默
第五章 被记忆的时间:技术怀旧的文化实践和研究进路
从“记忆的技术”到“技术的记忆”
旧媒体的挽歌与乡愁:技术怀旧的实践号隋感方式
重回关系:技术怀旧的研究进路
第六章 媒介时间的重构:技术怀旧对青年孤独感的影响
“怀旧”是老年人的专属吗?
“孤独的青年”:人生过渡期的阵痛与慰藉
怀旧即“孤独”?孤独感和怀旧倾向的差异及其心理-社会后果
媒介技术怀旧:“旧”技术的“新”潜力
第七章 被记忆的空间:移动媒介的空间实践与意义生产
“签到”:日常生活空间的记忆实践
空间的社会性与移动媒介实践
记忆的空间维度与移动媒介的空间再生产
第八章 媒介记忆空间:民国报馆的空间变迁与社会想象
“缝隙”里兴建的民国报馆与“乌托邦”的消逝
封存记忆与民国报业再想象
文化记忆、历史与空间的交互与重构
第九章 记忆的技术:时空与认同重塑
风险自担还是命运共同体:现代世界的通货膨胀及其集体记忆
通货膨胀记忆中介下的地域认同:集体记忆的时空特性
基于“年龄-时期-世代”分层模型的比较分析(1990-2014)
第十章 个体与共同体的联结:集体记忆传播的关键议程
作为跨媒体和跨层次研究基础的新记忆生态视角
被遗忘的记忆单元:家庭记忆与社区记忆
情绪的社会分享与假肢记忆:记忆共享的心理机制
理解集体记忆传播和共享的中观层次与未来议题
结语:走向可见而在时的“复线公共记忆”
公共记忆:在“个体记忆”的背面
在时性与“复数”的公共记忆
使公共记忆“可见”:媒介与公共空间的使命
余论:超越民族性——公共记忆研究的全球化反思
附录A 调查问卷
附录B 通货膨胀记忆的世代和时期交叉表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