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通常有两个叙述维度。一是从政治角度而言的“主政者—天下人”垂直维度。该维度通过强调、阐述“仁政”“天下为公”,批判狭隘的权力和利益观念,打造了一种正义体系。二是从文明角度而言的“中国—夷狄”同心圆维度。该维度常常基于中原王朝之国力、处境而适时调整“华夷之辨”,坚持礼乐文明优越论及其根本性,对天下的文明、族群和国家进行价值判断,属于一种秩序体系。以上两种体系的标准,都基于中国之“天”,官逼民反与夷狄乱华不过是天下内部的大乱,“天下”本身未被彻底反思。
明清之际,“公私之辨”“华夷之辨”“(西洋)天学入华”的合力,致使天下观念内外激荡,遭遇边缘时刻。近代以来克服清王朝面临的危机,很大程度上就是重审天下观念。今日诉求多元、样板各异的诸种天下学说,不能忽视天下观念在一个漫长而波折的历史进程中最终导向的实际形态及其利弊。这里的关键在于,天下共同体的基础何在。人类最源发的情感仁爱,首先生成于人所在的最小而原生性的基本共同体家庭。这种源发情感,可以为天下人之间的良性交往提供可能和动力。这样,作为生存世界的天下人之天下,就是一个构成性的交往共同体,它迥异于一个可以为所欲为的经验世界,也不同于一个伴随着权力走向等级化的理念世界。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