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文学的档案文献实考】
档案、报刊与大学人事——《学衡派年谱长编》导言
“我们把热血献给国家,献给民族”——郑振铎抗日佚文五则考释
张我军两篇译作佚文考述
西译视野下“中国文化史丛书”的组织与流产
左翼诗人王亚平《二岗兵》手稿探赜
张天翼书信四通辑佚
【现代论坛】
《天籁》一则稀见小说理论资料考述
《火花》杂志(1956-1966)与“十七年”时期短篇小说理论的建构及传播
茅盾文学进化论新释
塑造与去蔽:重审鸳鸯蝴蝶派小说“‘漂移’的现代性”书写问题
从“街头诗”到“轻松诗”——论1940年代杜运燮的诗学路径
提纯与魅化:红色经典的“图”“文”互动
过视·空间·僭越——论先锋小说窥视叙事的多重意涵
【作家作品研究】
“此心”何心——再谈《宝水》的乡土叙事
微观亦入史:乔叶《宝水》论——兼及新时代乡土小说美学建构
郁达夫的“外面之发现”——重读《她是一个弱女子》
残缺的友情:经典的生成还是消泯?——重读萧红《手》
【戏剧影视研究】
“嫁给抗战”的“花木兰”之困境及其突围可能性——从抗战时期赵清阁的“木兰”系列叙事谈起
赵清阁改译剧的改编策略与性别建构研究
超长电影:一种渐显的影像美学与电影救亡
【文学苏军新视野】
重构批评的“当代性”伦理——论毕飞宇的文学批评
无名者的“幽灵”——孙频小说集《海边魔术师》读札
从“吃人”到“弑父”的历史嬗变——黄孝阳《人间值得》的寓言解读
当代汉语诗歌的超验书写及其可能
新世纪以来育邦诗歌创作论还原、洞察与博物的艺术
——白小云诗集《白日梦》印象谈
河道消失,“道”留了下来
——诗集《水调歌头》二人谈
【学术评论】
博采广纳筚路蓝缕
《江苏新文学史·通俗文学编》读后
《中国现当代杂文史通论》的学术特征
艺术追踪与现实情怀的融合
——评李兴阳教授新著《新世纪乡土小说与中国农村变革
夏坚勇“宋史三部曲”研讨会综述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