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第1章 历史沿革及保护管理情况
1.1 历史沿革
1.2 功能区划
1.2.1 2004年划建情况
1.2.2 2020年划建情况
1.3 保护管理
1.3.1 总体目标
1.3.2 保护体系
1.3.3 资金来源
1.4 保护成效
1.5 主要问题
1.6 发展展望
第2章 自然环境
2.1 地形地貌
2.2 水文
2.2.1 水系
2.2.2 水文情势
2.3 气候
2.3.1 气温
2.3.2 湿度
2.3.3 降水量
2.3.4 日照
2.3.5 积温
2.3.6 风向风速
2.4 土壤
第3章 社会经济现状
3.1 地理位置
3.2 人口
3.3 社会经济
3.4 产业情况
3.5 现状评价
第4章 浮游生物多样性及其时空变化
4.1 材料与方法
4.1.1 数据来源
4.1.2 样品采集及分析鉴定
4.2 研究结果
4.2.1 浮游生物定性分析
4.2.2 浮游生物定量分析
4.2.3 优势种属时空变化趋势
4.2.4 浮游植物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4.3 存在的问题
4.3.1 藻类水华的发展趋势
4.3.2 浮游动物多样性损失与小型化
4.3.3 水生态环境恶化风险
第5章 底栖动物及鱼类多样性
5.1 调查范围及方法
5.2 底栖动物
5.2.1 种类组成
5.2.2 分布特征
5.2.3 优势种及常见种
5.2.4 大型底栖动物丰度
5.3 鱼类
5.3.1 种类组成
5.3.2 渔获物组成
5.3.3 生态类型
第6章 两栖和爬行动物多样性
6.1 调查方法
6.2 结果与分析
6.2.1 种类组成
6.2.2 区系组成
6.2.3 生态类型
6.2.4 资源评价
6.2.5 保护建议
第7章 鸟类多样性
7.1 研究方法
7.2 水鸟种类组成
7.3 越冬期水鸟动态
7.4 林鸟种类组成
7.5 重要物种生态特征
7.5.1 国家重点保护野生鸟类(鄱阳湖区常见物种)
7.5.2 国家重点保护野生鸟类(鄱阳湖区罕见物种)
7.5.3 省级重点保护野生鸟类
7.6 江西省新记录鸟类物种
7.7 资源评价
7.7.1 多样性
7.7.2 稀有性
7.7.3 代表性
7.7.4 国际意义
7.8 保护管理建议
第8章 哺乳动物多样性
8.1 调查方法
8.2 结果与分析
8.2.1 物种组成
8.2.2 区系特征
8.2.3 保护动物
8.2.4 资源现状
8.2.5 重要物种生态特征
第9章 长江江豚种群现状
9.1 考察设计
9.2 考察方法
9.3 结果与分析
9.3.1 鄱阳湖区长江江豚种群动态
9.3.2 保护区长江江豚种群数量
9.3.3 保护区长江江豚的分布
9.3.4 长江江豚的社群结构
9.3.5 长江江豚在鄱阳湖主湖区及支流的迁移
9.3.6 长江江豚的生存威胁
9.4 保护建议
第10章 维管植物多样性和植被类型
10.1 调查方法
10.2 结果与分析
10.2.1 植物区系组成
10.2.2 维管束植物科属的组成
10.2.3 种子植物科的分布区类型
10.2.4 种子植物属组成分析
10.2.5 植物区系的特征
10.2.6 植被类型及其特征
第11章 湿地景观格局动态
11.1 遥感数据采集及预处理
11.2 遥感影像制图
11.3 景观分类方法
11.4 研究结果
11.4.1 枯水期遥感影像假彩色影像图
11.4.2 景观分类及其时空变化分布
11.5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江西都昌候鸟省级自然保护区湿地生物多样性监测技术规程
1 范围
2 术语与定义
3 总则
3.1 监测目的
3.2 监测任务
3.3 监测对象
3.4 监测内容
4 监测方法
4.1 兽类
4.2 鸟类
4.3 爬行类
4.4 两栖类
4.5 鱼类
4.6 底栖动物
4.7 湿地植物和湿地植被
4.8 湿地景观
5 数据管理
5.1 原始数据的检查与录入
5.2 植物凭证标本制作
5.3 图片资料存储
5.4 监测数据、信息的管理
5.5 监测质量控制
6 监测报告的编写与发布
附表 江西都昌候鸟省级自然保护区维管束植物名录
附图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