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 混响室理论基础
第1章 腔体谐振理论
1.1 麦克斯韦方程
1.2 空腔模式
1.3 腔体损耗
1.4 腔体激励
1.5 腔体谐振
1.5.1 矩形腔体谐振
1.5.2 柱状腔体谐振
1.5.3 球形腔体谐振
第2章 混响室概念和主要技术参数
2.1 混响室概念
2.2 混响室的分类
2.3 混响室电磁场理论
2.4 混响室关键技术参数
2.4.1 品质因子和时间常数
2.4.2 搅拌效率
2.4.3 场均匀性与最大可用空间
2.4.4 混响室最低可用频率
2.4.5 加载效应
第3章 频率搅拌混响室理论与实现
3.1 混响室基本理论
3.1.1 混响室内电磁模式分布
3.1.2 模式密度与品质因数带宽
3.1.3 过模谐振下的混响工作原理
3.2 频率搅拌的混响原理
3.3 频率搅拌混响室的实现方式
3.3.1 窄带高斯白噪声激励
3.3.2 非线性调制信号激励
3.3.3 连续波扫频激励
3.3.4 线性扫频搅拌方案确定
3.4 线性扫频搅拌混响室性能分析
3.4.1 最低可用频率分析与试验验证
3.4.2 场均匀性仿真分析与试验验证
3.4.3 统计特性仿真分析与试验验证
3.5 线性扫频搅拌方式关键参数选取
3.5.1 搅拌间隔选取方法
3.5.2 搅拌带宽选取方法
3.5.3 选取方法试验验证
第2篇 混响室新技术
第4章 模调谐模式边界形变混响室理论与实现
4.1 体积扰动边界形变混响室可行性分析
4.2 边界形变混响室关键技术指标与性能评价方法
4.2.1 边界形变混响室空间电场统计均匀性
4.2.2 边界形变混响室内电场分布特性分析
4.2.3 基于材料反射特性的混响室品质因数计算
4.2.4 归一化电场强度
4.2.5 混响室最小形变幅度计算方法
4.2.6 边界形变混响室性能评价方法
4.3 体积扰动和边界异动相结合的混响室模型研究
4.3.1 电磁场计算方法选取
4.3.2 矩量法原理介绍
4.3.3 混响室模型腔体材料选取
4.3.4 混响室模型天线配置方式研究
4.3.5 混响室边界形变部位研究
4.3.6 边界形变混响室物理模型构建与对比分析
4.3.7 形变幅度对电场分布的影响规律
4.3.8 形变表面数量对电场分布的影响规律
4.3.9 多表面协同形变对电场分布的影响规律
4.4 模调谐模式边界形变混响室实现与性能评估
4.4.1 混响室腔体材料选取
4.4.2 边界形变混响室主腔体结构研制
4.4.3 边界形变混响室自动测试系统构建
4.4.4 边界形变效率分析
4.4.5 空间电场统计特性研究
4.4.6 空间电场统计均匀性研究
4.4.7 边界形变混响室品质因数分析
4.4.8 小尺寸边界形变混响室电场均匀性实验研究
4.4.9 与国际上相关技术的对比分析
第3篇 混响室应用技术
第5章 混响室应用技术
5.1 混响室校准
5.1.1 空载混响室场均匀性校准步骤
5.1.2 数据处理方法
5.1.3 接收天线校准
5.1.4 混响室插入损耗
5.1.5 用天线估算混响室的电场
5.1.6 混响室最大加载验证
5.1.7 测试前混响室的校准
5.1.8 品质因数与时间常数校准
5.2 模搅拌混响室校准
5.2.1 模搅拌技术考虑
5.2.2 搅拌考虑
5.3 混响室抗扰度测试
5.3.1 测试布置
5.3.2 测试前的校准
5.3.3 辐射抗绕度测试步骤
5.4 混响室辐射发射测试
5.4.1 测试布置
5.4.2 测试前的校准
5.4.3 辐射发射的测试步骤
5.4.4 EUT辐射功率的确定
5.4.5 测试报告
5.5 电缆组件、电缆、连接器、波导和微波无源器件的屏蔽效能测试
5.5.1 EUT屏蔽效能测试
5.5.2 测试装置记录
5.5.3 测试流程
5.5.4 测试装置控制
5.6 衬垫、材料屏蔽效能测试
5.6.1 测试方法
5.6.2 测试装置描述
5.6.3 测试流程
5.6.4 传输横截面
5.6.5 测试装置控制
5.7 腔体屏蔽效能测试
5.7.1 测试方法
5.7.2 测试装置描述
5.7.3 测试流程
5.7.4 测试装置控制
5.8 天线效率测试
5.8.1 天线效率
5.8.2 天线效率测试
第6章 混响窒室环境下腔体屏蔽效能测试技术
6.1 频率搅拌腔体屏蔽效能测试方案与数值分析
6.1.1 基于频率搅拌的腔体屏蔽效能测试方案
6.1.2 基于散射参数的腔体屏蔽效能计算方法
6.2 频率搅拌腔体屏蔽效能实测与结果准确性分析
6,2.1 被测对象特性与屏蔽效能测试
6.2.2 不同接收天线下的测试结果分析
6.2.3 与仿真计算结果比对分析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