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人伦至理(协调的伦理学)(精)
0.00     定价 ¥ 188.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浙江新华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25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522839776
  • 作      者:
    作者:李建华|责编:刘同辉
  • 出 版 社 :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4-11-01
收藏
内容介绍
本书是作者在《道德原理——道德学引论》出版之后的又一部原创性伦理学新著。本书坚持人本主义伦理立场,以人伦世界的本体及主要伦理关系调节为研究对象,提出一种有别于传统伦理学的“协调的伦理学”,强调“伦理学就是利益均衡之学”。全书按照中国哲学“体”“相”“用”“理”“养”的内生逻辑,分为“存在论”、“法则论”、“主相论”、“机理论”、“摄养论”五个部分,共二十五章,另加“导论”与“结语”,对伦理合法性、伦理载体的虚与实、伦理普遍主义、伦理的关联方式、伦理学知识的依赖性、主要伦理法则、伦理效度、伦理应用、当代中国所面临的重大伦理关系、伦理实现的机制等重要问题提出了富有创见的观点。与此同时,本书还对中国式现代化、人类文明新形态、人类命运共同体、风险社会治理、后疫情时代等重大时代命题和前沿问题从伦理学视角给予了高度关切与介入,并进行了全新的阐释、拓展与构塑。本书在知识借鉴、概念厘定、体系构架和理论阐发上均有创新,是一种建构具有理论开拓性、知识自主性和时代回应性的当代中国伦理学的大胆探索。
展开
目录
导论 作为协调的伦理学
一 伦理学研究的经典范式
二 从规范到协调的伦理学
三 伦理学是利益均衡之学
第一部分 存在论
第一章 伦理合法性
一 天伦、人伦与伦理
二 天道、人道与伦理
三 自然法则:一种隐性伦理
四 伦理合法性的“四重奏”
第二章 伦理的载体
一 伦理的载体、实体与主体
二 伦理实体的传统类型
三 伦理载体的现代虚拟、延伸与替代
四 伦理载体的虚实结合及其限度
第三章 伦理的共相
一 伦理的共相与殊相
二 精神、法则与秩序
三 伦理普遍主义的现代遭遇
四 我们该如何接纳境遇伦理学
第四章 伦理的关联
一 同理律:伦理关联之基
二 伦理关联的方式
三 伦理关联中的复杂性
四 伦理的隐力:涌现、连接与再生
第五章 伦理学的知识
一 伦理学的知识依赖性
二 伦理学知识的历史演进
三 让伦理学知识走向更开放的依赖
四 伦理学知识的合法化
第二部分 法则论
第六章 伦理法则的特质
一 规范、规制与法则
二 伦理法则的特性
三 伦理法则的生成
四 个体性与伦理法则
第七章 伦理法则的纲领
一 “爱”的法则
二 “公”的法则
三 “中”的法则
四 “和”的法则
第八章 伦理法则的效度
一 伦理法则的效力维度
二 社会暗示与伦理强化
三 多元主义时代的伦理选择
四 阶层的认同与示范
五 “人类伦理”之光
第九章 伦理法则的应用
一 体与用:“用”的本体奠基
二 该与用:“用”的价值引导
三 运与用:“用”的技术方法
四 效与用:“用”的效果评估
五 教与用:“用”的教育意蕴
第三部分 主相论
第十章 效率与公平
一 公平与效率:究竟何种伦理关系
二 公平是伦理均衡之重
三 相对公平:共同富裕的行动逻辑
四 共同富裕的伦理协同
五 类节制:后富足时代的伦理
第十一章 权力与权利
一 国家权力与公民权利:政治伦理的核心
二 政治伦理研究的问题域
三 政治伦理研究的问题转向
四 政治有限性:伦理的性质与期待
第十二章 发展与稳定
一 人类发展观的演变
二 五大发展理念:中国式伦理均衡
三 稳定:发展中的重复秩序
四 非常态社会的伦理
五 历史的伦理:如何看待衰落
第十三章 生存与生态
一 人与自然的协调:生态伦理
二 生态伦理建设的制度化
三 生态伦理建设的日常生活化
第十四章 自然人与智能人
一 人伦世界是否可能被颠覆
二 机器人能否成为伦理主体
三 机器人能否承担伦理责任
四 我们是否需要机器人伦理
第十五章 虚拟与现实
一 网络社会:伦理的另类栖身地
二 网络世界的伦理问题
三 网络社会的伦理规制
四 网络治理的自我伦理建构
第四部分 机理论
第十六章 承认
一 承认为何进入伦理
二 承认的伦理协调机制
三 伦理如何承认“承认”
四 重构伦理的规范性基础
五 承认的伦理逻辑
第十七章 契约
一 从身份到契约:另一种伦理平衡
二 人情主义伦理的契约边缘
三 不以权利为目的契约是否可能
四 走向中国式契约主义
第十八章 合作
一 社会分工:伦理秩序的始点
二 基于分工的合作
三 人己皆利:社会合作机理
四 社会团结伦理
第十九章 赏罚
一 社会赏罚的性质及其伦理效用
二 伦理赏罚何以可能
三 伦理上的“破窗效应”
四 赏罚中的“道德绑架”
五 是否存在伦理“第三空间”
第二十章 适应
一 适应性:一种新的分析框架
二 伦理共同体的断裂
三 从“自我”到“他者”
四 新型伦理共同体生成的关系构成
五 背景转换:陌生人社会的伦理
第五部分 摄养论
第二十一章 风险社会的伦理秩序
一 风险社会:无法回避的境遇
二 市场经济的伦理风险及其规避
三 风险社会中构建伦理秩序是否可能
四 交换秩序:伦理秩序建立的前提
第二十二章 中国式现代化的伦理意蕴
一 中国式现代化的伦理特质
二 中国式现代化的伦理诉求
三 中国式现代化的伦理精神
第二十三章 人类文明形态形成中的伦理变更
一 人类文明形态变化中的伦理
二 人类文明新形态的伦理整合
三 人类文明新形态的伦理精神
四 人类文明新形态形成的伦理复杂性
第二十四章 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与世界主义伦理
一 世界主义伦理观的回归与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
二 世界主义伦理观的核心命题
三 世界主义伦理观的国际政治困境
第二十五章 后疫情时期的共生伦理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