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是一个存在感较弱的政权,又是一个影响深远的时期。
南宋弱,弱在偏安一隅,从始至终一直受到来自北方政权的威胁,民族自信心遭受空前打击,变得极为敏感、脆弱。南宋对后世影响深远,则表现在诸多方面:民族自觉性极大地增强;意识形态趋于保守;开创了“绍兴体制”,结束了北宋皇帝“为士大夫治天下”的政权模式,中国古代政治进入皇权专制时期。
那么,南宋统治者为什么要选择偏安?是大势使然还是有意为之?中国政治为什么会走向专制?是优化进步还是贻害无穷?
本书叙述的历史时间段为南宋建炎四年(1130)至绍兴十二年(1142),书中全方位展现南宋初期激烈的政治、军事、文化震荡,揭示南宋疆域上偏安、政治上专制、文化上沉滞的形成过程和内在逻辑。建炎四年,金人搜山检海无功而返,标志着南宋进入实质性的建国期;绍兴十二年,宋金签署和平协议,南宋完成建国进程,完成了国家重构,正式建立了影响中国古代的政治体制、军事体制,奠定了基本的文化形态和意识形态。
这是一段纷繁复杂的历史,也是一段值得咀嚼的历史。成功与失败,经验与教训,屈辱与荣耀,斗争与妥协,都能够在这里找到理性的反刍和精神的依附。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