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研究意义与研究价值
第二节 框架结构与研究方法
第三节 创新之处与独到之处
第四节 读者对象和社会需求
第二章 平衡发展理论和不平衡发展理论的文献综述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发展观
第二节 国外学者关于平衡(均衡)与不平衡(非均衡)的相关理论
第三节 国内学者关于不平衡与平衡的研究成果
第三章 多层次转换经济发展理论的构建
第一节 多层次转换经济发展理论的主要观点
第二节 多层次转换经济发展理论的形成和推导
第三节 多层次转换经济发展理论的总结
第四章 中国经济发展水平的度量与预测
第一节 中国经济发展水平的绝对测量
第二节 中国经济发展水平的相对测量——小康达标率
第三节 中国经济发展水平的相对测量——发达达标率
第五章 中国经济发展不平衡程度的统计度量
第一节 经济发展不平衡的静态测度——地区发展水平差异度量
第二节 经济发展水平不平衡的动态测度——发展速度差异度量
第三节 中国各地区收入水平不平衡的测度
第四节 中国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综合测量
第六章 中国经济不平衡对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分析
第一节 中国经济不平衡对中国人均GDP影响分析
第二节 中国经济不平衡对中国小康达标率影响分析
第三节 中国经济不平衡对中国发达达标率影响分析
第七章 中国发展的统筹协调性对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分析
第一节 中国统筹协调发展综合指数的构建
第二节 中国统筹协调发展对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分析
第八章 中国经济发展不平衡原因剖析
第一节 自然资源环境不平衡导致的经济发展不平衡分析
第二节 投入要素不平衡导致的经济发展不平衡分析
第三节 经济外向型程度不平衡导致的经济发展不平衡分析
第四节 产业和行业发展不平衡导致的经济发展不平衡分析
第五节 所有制结构变动导致的经济发展不平衡分析
第六节 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其他原因分析
第九章 化解中国经济发展不平衡的措施建议
第一节 加快水利工程建设使得自然资源分布尽可能平衡
第二节 出台政策使得要素投入尽量在各地区间取得平衡
第三节 扩大内需以提高中国经济长期发展稳定性和平衡性
第四节 加快向现代产业的转型升级提升可持续发展能力
第五节 公有制经济的主体性是实现经济平衡发展的根本保障
第六节 教育普及化和均衡化是实现经济平衡发展的重要途径
第七节 缩小中国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其他建议
第十章 结论与研究展望
第一节 结论
第二节 研究展望
附录
主要参考文献
致谢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