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绿洲乡村发展评价与多元治理/绿洲科学丛书
0.00     定价 ¥ 258.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浙江新华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15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030800473
  • 作      者:
    作者:马利邦|责编:林剑|总主编:冯起
  • 出 版 社 :
    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4-11-01
收藏
内容介绍
本书着眼于乡村振兴和可持续发展这一重大民生问题,针对绿洲地区乡村发展的特殊性,以人地关系地域系统、可持续发展等为理论支撑,融贯地理学、经济学、社会学等多学科理论体系,综合解析绿洲乡村聚落的演变历程、现实表征、多元治理及重构思路,探寻绿洲乡村可持续发展的模式与路径。本书系统探讨了绿洲乡村研究的理论基础,包括相关概念和基本理论;从绿洲乡村的不同方面,如聚落时空演变、韧性水平评估、多功能性评价、产业融合发展、压力与治理等,通过深入剖析绿洲乡村的发展特点和现实挑战,提出了一系列评估和治理策略。 本书为研究者、决策者和政策制定者提供了全面且具有实践意义的参考指南,可供从事乡村振兴、城乡融合发展、社会治理等领域的研究人员、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阅读和参考,同时可供高等院校相关专业学生阅读和参考。
展开
目录
总序
前言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 研究方案设计
1.4 本书框架及内容安排
第2章 绿洲乡村评价的理论基础
2.1 基本概念辨析
2.2 相关理论基础
第3章 绿洲乡村概述
3.1 绿洲概述
3.2 乡村及绿洲乡村研究进展
3.3 绿洲乡村现状特征
3.4 绿洲乡村价值分析
3.5 绿洲乡村存在的问题
3.6 绿洲乡村发展机遇
第4章 绿洲乡村聚落时空演变研究
4.1 引言
4.2 绿洲乡村聚落格局演变及机制分析:以张掖绿洲为例
4.3 绿洲乡村聚落质量评价及其空间重构:以山丹绿洲为例
4.4 绿洲乡村聚落与水土资源空间耦合关系研究:以山丹绿洲为例
4.5 绿洲-荒漠区乡村聚落演变模式及优化模拟
4.6 小结
第5章 绿洲乡村韧性水平评估与提升对策研究
5.1 引言
5.2 乡村韧性理论与绿洲乡村韧性
5.3 研究方法
5.4 绿洲乡村韧性水平评估
5.5 绿洲乡村韧性提升策略
5.6 小结
第6章 绿洲乡村多功能性评价及优化治理
6.1 引言
6.2 绿洲乡村多功能性的内涵解构
6.3 研究方法
6.4 绿洲乡村多功能性评价及其权衡协同关系
6.5 不同类型绿洲乡村多功能协同优化模式
6.6 小结
第7章 绿洲乡村产业融合发展与乡村治理主体
7.1 引言
7.2 我国乡村治理的演变历程
7.3 乡村政治能人与乡村产业融合发展的逻辑关联
7.4 研究方法
7.5 乡村政治能人治理能力测评
7.6 绿洲乡村产业融合发展水平评估
7.7 乡村政治能人驱动产业融合发展的实证分析
7.8 小结
第8章 绿洲乡村发展压力与“三留”问题治理
8.1 引言
8.2 乡村发展压力与“三留”问题的逻辑体系
8.3 研究方法
8.4 乡村发展压力与“三留”问题现状评估
8.5 乡村发展压力与“三留”问题的互馈机制
8.6 乡村“三留”问题的治理路径
8.7 小结
第9章 绿洲乡村人居环境质量评价及分区治理
9.1 乡村人居环境的起源及相关研究动态
9.2 研究方法
9.3 绿洲乡村人居环境质量评价及影响因素分析
9.4 绿洲乡村人居环境质量地域分区与差异化治理
9.5 小结
第10章 绿洲乡村宜居水平评价及分类治理
10.1 引言
10.2 理论框架
10.3 研究方法及数据来源
10.4 村庄宜居水平评价
10.5 村庄治理类型划分及路径选择
10.6 小结
第11章 绿洲农村居民点整理方案设计与策略选择
11.1 引言
11.2 农村居民点整理分区框架
11.3 研究方法
11.4 “人-地-业”耦合协调度和区位优势度测算
11.5 农村居民点整理分区与策略选择
11.6 小结
第12章 绿洲乡村振兴模式与路径
12.1 绿洲乡村振兴分区分类体系构建
12.2 绿洲乡村振兴区域划分及发展指引
12.3 绿洲乡村振兴类型划分及发展模式和路径
参考文献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