丛书序
前言
第一章 牡蛎产业发展概况
第一节 养殖历史
一、国内养殖历史
二、国外养殖历史
第二节 经济和生态价值
一、营养价值
二、生态价值
第三节 产业发展现状
一、养殖现状
二、产业问题
三、对策建议
第四节 地方品牌
一、乳山牡蛎
二、钦州大蚝
三、诏安牡蛎
第二章 牡蛎养殖生物学
第一节 主要经济种类
一、主养种及其分布
二、主养种的区分和订名
第二节 生物学基础
一、外部形态与内部结构
二、生态习性
三、繁殖特征
四、发育和生长特征
第三节 新品种
一、长牡蛎“海大1号”
二、牡蛎“华南1号”
三、长牡蛎“海大2号”
四、福建牡蛎“金蛎1号”
五、长牡蛎“海大3号”
六、长牡蛎“海蛎1号”
七、长牡蛎“鲁益1号”
八、熊本牡蛎“华海1号”
第四节 三倍体牡蛎
一、三倍体的定义
二、诱导原理及生产技术
三、三倍体牡蛎的特征
四、三倍体牡蛎产业现状
第三章 牡蛎绿色养殖技术
第一节 长牡蛎生产技术
一、长牡蛎苗种生产技术
二、长牡蛎养成技术
第二节 福建牡蛎生产技术
一、福建牡蛎苗种生产技术
二、福建牡蛎养成技术
第三节 香港牡蛎生产技术
一、香港牡蛎苗种生产技术
二、香港牡蛎养成技术
第四节 饵料培养技术
一、单胞藻通用培养技术
二、高密度培养与浓缩技术
三、池塘定向培育和利用技术
四、代用饵料发展方向
第五节 容量评估技术
一、养殖容量的定义及分类
二、养殖容量评估方法
三、桑沟湾长牡蛎养殖容量评估案例
第六节 壳形塑造技术
一、产品的品相标准
二、壳形的影响因素和改良方法
第七节 病害防控技术
一、环境胁迫性疾病及其防控技术
二、细菌性疾病及其防控技术
三、病毒性疾病及其防控技术
四、寄生虫病及其防控技术
五、病害防控的工作重点
第八节 绿色采收技术
一、延绳竖式吊养模式的采收装备
二、延绳横式吊养模式的采收装备
三、浮筏吊养模式的采收装备
第四章 牡蛎绿色养殖模式
第一节 乳山模式
一、基本信息
二、放养与收获情况
三、养殖效益分析
四、经验和心得
第二节 楮岛模式
一、基本信息
二、放养与收获情况
三、养殖效益分析
四、经验和心得
第三节 诏安模式
一、基本信息
二、放养与收获情况
三、养殖效益分析
四、经验和心得
第四节 钦州模式
一、基本信息
二、放养与收获情况
三、养殖效益分析
四、经验和心得
第五章 牡蛎绿色加工与高值化利用
第一节 净化与绿色加工工艺
一、产地初加工技术
二、精深加工产品开发
三、保健品研发
第二节 食用安全
一、影响生食的环境因素
二、牡蛎的食用标准
三、减少生食风险的措施
第三节 绿色加工装备
一、清洗设备
二、分级设备
三、净化暂养设备
四、开壳取肉设备
五、灭菌减菌设备
六、低温速冻设备
七、绿色干燥设备
八、裹粉油炸设备
第四节 高值化利用
一、壳的结构成分
二、壳的高值化利用
三、土壤调理剂应用实例
附录 牡蛎优秀生产企业及参编单位介绍
参考文献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