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民本思想
王者以民人为天,而民人以食为天
以百姓心为心
必须先存百姓
民惟邦本
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恶恶之
足寒伤心,民寒伤国
治国有常,而利民为本
得众则得国,失众则失国
邦畿千里,维民所止
国之称富者,在乎丰民
理天下者,以人为本
德之所在,天下归之:义之所在,天下赴之
第二章 家国情怀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以身许国
呕心沥血
天下兼相爱则治
安居乐业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仁者,以天地万物为一体
精忠报国
以天下为一家
投笔从戎
文者,贯道之器也
第三章 治国理政
善禁者,先禁其身而后人
蠹众而木折,隙大而墙坏
一丝一粒,我之名节;一厘一毫,民之脂膏
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
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
奢靡之始,危亡之渐
克己奉公
治天下也,必先公,公则天下平矣
锄一害而众苗成,刑一恶而万民悦
新松恨不高千尺,恶竹应须斩万竿
欲知平直,则必准绳;欲知方圆,则必规矩
所谓治国必先齐其家者,其家不可教而能教人者,无之
知标本者,万举万当;不知标本,是谓妄行
口言之,身必行之
如身之使臂,臂之使指
欲筑室者,先治其基
知者顺时而谋
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
尧有欲谏之鼓,舜有诽谤之木
上之为政,得下之情则治,不得下之情则乱
六合同风,九州共贯
善为政者,弊则补之,决则塞之
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务农重本,国之大纲
壹引其纲,万目皆张
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
见出以知人,观往以知来
正其末者端其本,善其后者慎其先
第四章 循法而行
任重道远
国无常强,无常弱。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
道私者乱,道法者治
为国也,观俗立法则治,察国事本则宜。不观时俗,不
察国本,则其法立而民乱,事剧而功寡
法与时转则治,治与世宜则有功
法必明、令必行
法不阿贵、绳不挠曲
法度者,正之至也
凡将立国,制度不可不察也
天知,神知,我知,子知
南辕北辙
以至公无私之心,行正大光明之事
一念收敛,则万善来同;一念放恣,则百邪乘衅
防微杜渐
刑赏之本,在乎劝善而惩恶
第五章 守正创新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凡益之道,与时偕行
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生生不息
东施效颦
亦步亦趋
邯郸学步
盘古开天
女娲补天
伏羲画卦
第六章 选贤举能
宰相必起于卅I部,猛将必发于卒伍
尚贤者,政之本也
为治之要,莫先于用人
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
盖有非常之功,必待非常之人
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
治本在得人,得人在审举,审举在核真
为政之要,惟在得人
凡用人之道,采之欲博,辨之欲精,使之欲适,任之欲专
任人唯贤选贤与能
贤良之士众,则国家之治厚;贤良之士寡,则国家之治薄
德薄而位尊,知小而谋大,力小而任重,鲜不及矣
才有余而德不足,以至于颠覆者多矣
各得其所
第七章 道法自然
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世而制
竭泽而渔
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
游刃有佘
实事求是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一阴一阳之谓道
量腹而食,度身而衣
揠苗助长
夫道不欲杂,杂则多,多则扰,扰则忧,忧而不救
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
取之有度,用之有节
第八章 修身养性
从善如登,从恶如崩
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胜而不骄,败而不怨
言为士则,行为世范
半途而废
好高骛远
爱子,教之以义方
爱之不以道,适所以害之也
正心修身
欲无度者,其心无度;心无度者,则其所为不可知矣
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
蒙以养正,圣功也
惟以改过为能,不以无过为贵
君子检身,常若有过
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
人皆仰之
畏则不敢肆而德以成,无畏则从其所欲而及于祸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吐辞为经,举足为法
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
礼序乾坤、乐和天地
忠言逆耳
第九章 劝学励志
愿乘长风破万里浪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自强不息、厚德载物
悬梁刺股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
山积而高,泽积而长
石可破也,而不可夺坚;丹可磨也,而不可夺赤
事辍者无功,耕怠者无获
遇事无难易,而勇于敢为
水滴石穿
志不求易,事不避难
积厚成器
后来者居上
不入虎穴,不得虎子
经师易遇,人师难遭
朝乾夕惕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