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基本问题及研究框架
1.2.1 研究基本问题
1.2.2 主要研究内容
1.2.3 研究基本框架
1.3 主要研究方法
1.4 创新点与不足
1.4.1 创新点
1.4.2 不足
第2章 国内外文献综述
2.1 贫困与多维贫困的概念
2.1.1 贫困的定义
2.1.2 多维贫困的定义
2.1.3 两种贫困的区别与联系
2.1.4 多维贫困理论基础
2.2 老年人多维贫困致贫因素
2.2.1 人力资本水平与多维贫困
2.2.2 收入与多维贫困
2.2.3 户籍和社会保障制度与多维贫困
2.2.4 地区差异与多维贫困
2.3 老年人多维贫困减贫机制研究
2.3.1 个人能力、家庭关系的多维减贫机制研究
2.3.2 政府开发式扶贫政策多维减贫机制研究
2.3.3 政府保障性扶贫政策多维减贫机制研究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测算方法、指标体系与数据来源
3.1 多维贫困测算方法比较分析
3.1.1 多维贫困测算方法的梳理和评价
3.1.2 AF多维贫困测算方法介绍
3.1.3 动态多维贫困测算方法介绍
3.1.4 长期多维贫困测算方法介绍
3.2 多维贫困指标体系
3.3 数据来源情况介绍
3.3.1 中国家庭收入调查数据(CHIP)
3.3.2 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CFPS)
3.3.3 其他数据库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我国分特征组多维贫困现状分析
4.1 数据来源和维度选择
4.1.1 数据来源和处理
4.1.2 多维贫困指标体系构建和权重设定
4.2 我国多维贫困情况
4.2.1 多维贫困测算结果
4.2.2 分特征组的多维贫困指数分解
4.2.3 收入贫困与多维贫困的比较
4.3 稳健性检验
4.3.1 取不同K值的多维贫困指数检验
4.3.2 增减指标的稳健性检验
4.3.3 与其他国家多维贫困比较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老年人暂时多维贫困测算及致贫原因分析
5.1 引言与文献综述
5.2 样本数据分析
5.3 多维贫困指标体系和权重
5.3.1 多维贫困指标体系构建
5.3.2 权重的设定
5.4 老年人多维贫困测算结果
5.4.1 各指标的贫困发生率
5.4.2 多维贫困及其变动情况
5.4.3 按指标分解的贡献度
5.4.4 多维贫困子群分解及变动情况
5.5 多维贫困的稳健性检验
5.5.1 替换指标后多维贫困测算结果
5.5.2 增减指标后多维贫困测算结果
5.5.3 取不同K值后多维贫困测算结果
5.5.4 与CFPS数据测算结果对比
5.6 老年人多维贫困影响因素分析
5.6.1 模型设定和实证策略
5.6.2 变量选取和描述性分析
5.6.3 实证结果
5.6.4 稳健性检验
5.7 本章小结
第6章 老年人长期多维贫困测算及致贫原因分析
6.1 引言与文献综述
6.2 测算方法与数据来源
6.2.1 测算方法介绍
6.2.2 数据和样本介绍
6.3 老年人长期多维贫困测算结果
6.3.1 长期多维贫困指标体系
6.3.2 长期多维贫困测算结果
6.3.3 各项指标的贫困发生率
6.3.4 各地区的长期多维贫困
6.3.5 稳健性检验
6.4 老年人长期多维贫困致贫原因分析
6.4.1 模型介绍和计量策略
6.4.2 变量选取和描述性分析
6.4.3 实证结果
6.4.4 稳健性检验
6.5 本章小结
第7章 政府养老和家庭养老的多维减贫效应分析
7.1 引言
7.2 不同特征分组下老年人贫困比较
7.2.1 老年人分布情况
7.2.2 不同年龄分组下老年人的贫困情况
7.2.3 不同养老模式分组下老年人贫困情况
7.2.4 独居老人贫困情况
7.3 政府养老和家庭养老的多维减贫机制分析
7.3.1 模型策略和数据来源
7.3.2 变量描述性分析
7.3.3 实证结果
7.4 稳健性检验
7.4.1 替换变量的稳健性检验
7.4.2 倾向得分匹配法的稳健性检验
7.4.3 不同年份的稳健性检验
7.5 新农保减贫效应模拟分析
7.5.1 描述性分析
7.5.2 新农保扩大倍数的减贫效应模拟
7.5.3 扩大新农保支出需要增加的财政规模
7.6 本章小结
第8章 结论与政策建议
8.1 主要结论
8.2 政策建议
8.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