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孟子其人其书
1.孟子生平
2.《孟子》简介
3.孟子地位的历史变迁
二 “心性”说与儒学的“内圣”走向
1.从孔子的仁、礼并重,到孟子的专注“心性”
2.“心性”说的结构与内涵
3.“心性”说对儒学“内圣”化的深远影响
三 “仁政”说与民本主义政治传统
1.“仁政”说对孔子“仁”学的发展
2.“仁政”说对民本主义的集大成式发挥
3.“仁政”说的历史地位及评价
四 “贵义贱利”与传统价值标准
1.春秋战国时期围绕“义”“利”问题的热烈争鸣
2.孟子“贵义贱利”价值观论析
3.孟子以后儒学“义”“利”之分合
五 “井田”“恒产”说与古代小农经济形态
1.井田制
2.“恒产”论及其理论价值
3.社会分工与商品交换论的进步意义
六 “顺天”“畏天”“知天”与传统“天人相通”论
1.诸子的“天”论与孟子所下“天”的定义
2.“天”的不同内涵与人的相应态度
3.“天人相通”模式的建构及影响
七 “五百年必有王者兴”与古代圣贤史观
1.孟子历史观的核心命题:“五百年必有王者兴”
2.孟子历史观的多层面展开及历史回响
八 “浩然之气”与士阶层人格修养
1.“浩然之气”的提出
2.“浩然之气”的多层面意蕴
3.“是气所磅礴,凛烈万古存”
九 “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与儒家教育的特征
1.“心之官则思”与“大哉居乎”——教育原理的探讨
2.“君子之所以教者五”——教育方式与内容的归纳
3.“教亦多术”——教育法则的制订
4.孟子论教与儒家教育的特征
十 “能言”“好辩”及《孟子》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1.孟子“能言”面面观
2.高超的辩论技法
3.《孟子》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