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采购需求管理
第一节 采购需求管理的内容及意义
一、采购需求管理的内容
二、采购需求管理的意义
三、采购需求管理的责任主体及实施主体
第二节 确定采购需求场
一、编制采购需求的前期准备
二、采购需求调查及分析为
三、采购需求的确定
第二章 编制采购实施计划
第一节 合同订立安排
一、项目预(概)算、最高限价
二、开展采购活动的时间安排
三、采购组织形式和委托代理安排
四、采购包划分与合同分包
五、供应商资格条件
六、采购方式
七、竞争范围
八、评审规则
第二节 合同管理安排
一、合同类型
二、定价方式
三、合同文本的主要条款
四、履约验收方案
五、风险管控措施
第三章 政府采购需求风险控制
第一节 内控制度及审查机制
一、采购需求管理制度
二、采购需求审查机制
第二节 采购需求和采购实施计划的审查
一、一般性审查
二、重点审查
第四章 政府采购合同
第一节 政府采购合同的一般要求
一、法律适用
二、政府采购合同文本
三、政府采购合同内容
四、政府采购合同订立形式
五、政府采购合同订立时间
六、政府采购合同法律效力
第二节 政府采购合同的特殊要求
一、政府采购合同公告
二、政府采购合同备案
三、政府采购合同的档案管理
第三节 政府采购合同组成
一、政府采购合同的一般条款
二、政府采购合同的特殊条款
三、政府采购合同的常见类型
第四节 政府采购合同订立的法律责任
一、采购人、采购代理机构的法律责任
二、供应商的法律责任
第五章 政府采购合同的履约验收
第一节 政府采购履约验收的主体、责任及要求
一、政府采购履约验收的主体及责任
二、政府采购履约验收的要求
第二节 政府采购履约验收的程序
一、成立履约验收小组
二、制定履约验收方案
三、开展履约验收活动
四、出具履约验收报告
五、公告履约验收结果(如需)
六、资料备案与归档
第三节 政府采购履约验收的监督检查及责任追究
一、政府采购履约验收的监督检查
二、政府采购履约验收的责任追究
第六章 政府采购负面清单
第一节 资格条件
一、非法限定供应商的所有制形式、组织形式或者所在地
二、将供应商规模条件设置为资格条件
三、限定特定行政区域或者特定行业的业绩、奖项
四、设定与采购项目的具体特点和实际需要不相适应或与合同履行无关的资格条件
五、未明确要求供应商提供信用记录或信用承诺
六、以其他不合理条件对供应商实行差别待遇或者歧视待遇
第二节 采购需求
一、未落实政府采购政策
二、擅自提高配置标准
三、采购需求不完整、不明确
四、以不合理的条件对供应商实行差别待遇或者歧视待遇
五、以其他不合理条件限制或者排斥潜在供应商
六、违规收取投标保证金
第三节 评审因素
一、将资格条件作为评审因素
二、未按照项目特点、采购方式确定评分方法
三、采用综合评分法的,评审因素或者评审标准没有细化和量化且与相应的商务条件和采购需求不相对应
四、评审因素的设定对供应商实行差别待遇或歧视待遇
五、未按规定采用综合评分法评审
六、样品评审未规定评审方法及评审标准
七、未按规定确定同品牌投标人的计算方法
八、对于非专门面向中小企业的项目,未落实价格扣除政策
第四节 其他
一、破坏政府采购公平竞争优化营商环境
二、未公开政府采购相关信息
三、委托代理机构不当
四、未按要求进行质疑答复
五、采购文件编制不规范
六、开标程序不规范
第七章 政府采购政策
第一节 政府采购政策目标
一、支持创新、绿色发展
二、节约能源、保护环境
三、扶持不发达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
四、促进中小企业发展
五、其他政府采购政策
第二节 落实政府采购政策的措施
一、制定采购需求标准
二、预留采购份额
三、价格评审优惠
四、优先采购
五、其他优惠措施
第八章 优化营商环境
第一节 营商环境基本知识
一、营商环境基本概念
二、我国营商环境现状
三、优化营商环境重要举措
四、优化政府采购营商环境
第二节 优化政府采购营商环境重点工作
一、采购人设置差别歧视条款
二、代理机构乱收费
三、供应商提供虚假材料
四、供应商围标串标
第九章 政府采购代理机构的内控管理
第一节 政府采购代理机构内控体系构建
一、内部控制环境建设
二、风险评估机制设计
三、控制活动与策略制定
四、信息与沟通渠道规划
五、内部监控机制建立
第二节 政府采购代理机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