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 故事之源
第一章 故事因何而存在
1.1 模型1—弗洛伊德
1.2 模型2—马斯洛
1.3 请来点实在的
1.4 一些引用
第二章 故事的定义
2.1 结构化的叙事
2.2 性格发展
2.3 潜在故事(潜台词)
2.4 故事之源—总结
第二篇 叙事与结构
第三章 结构
3.1 什么是结构
3.1.1 什么是事件
3.1.2 经典的三幕式结构
3.1.3 激励事件
3.2 各种类型的故事实例
3.2.1 《回到未来》—激励事件
3.2.2 《咯咯笑》
3.2.3 《哈姆雷特》
3.2.4 《战栗汪洋2》
3.2.5 《伊多梅纽斯》
3.2.6 《玩具总动员》
3.3 关键问题何时不是关键问题
3.3.1 《圣诞颂歌》,查理·狄更斯著
3.3.2 《土拨鼠之日》
3.3.3 《楚门的世界》
3.4 解决
3.5 转折点
3.6 大转折点
3.6.1 幕和故事长度
3.6.2 段落
3.7 场景
3.8 节拍
3.9 一些结构神话
3.10 结构及非经典结构形式
3.11 实际应用—故事基线
第四章 认知差异
4.1 大脑和问题
4.1.1 揭露差异
4.1.2 特权差异
4.1.3 《天下无双的吉夫斯》摘录
4.1.4 喜剧注意事项
4.2 认知差异的传达机制
4.2.1 通过动作和语言表现的认知差异
4.2.2 《少数派报告》摘录
4.2.3 基于承诺的认知差异
4.2.4 问题属于认知差异
4.2.5 基于次要情节的认知差异
4.2.6 基于暗示和迹象的认知差异
4.2.7 基于误解的潜台词
4.2.8 基于掩饰的认知差异
4.2.9 潜意识目标
4.2.10 潜意识目标中的情节和人物
4.2.11 认知差异与隐喻(metaphor)
4.3 认知差异—其他问题
4.3.1 潜台词与诗意
4.3.2 真的喜欢莎士比亚吗
4.3.3 潜台词和演员
4.3.4 向特权转移
4.4 附言
第三篇 情节和人物
第五章 情节和人物
5.1 提升情绪
5.2 情节驱动还是人物驱动
5.2.1 没有人物的动作
5.2.2 没有动作的人物
第六章 冲突和对抗
6.1 三角冲突
6.2 冲突的层面
6.2.1 内部层面(易实现的)
6.2.2 关系层面(部分可控)
6.2.3 体制层面(少许控制)
6.2.4 外部及巧合(无法控制)
6.2.5 《玩具总动员》—关系冲突
6.2.6 《玩具总动员》—内部冲突
6.2.7 《玩具总动员》—体制冲突
6.2.8 《玩具总动员》—外部冲突
6.3 实际应用
6.4 反面角色
第七章 对白
7.1 《普通人》
7.2 人物成长和学习
7.3 关于情节和人物的几点说明
7.4 模板和原型
7.5 创造性的约束
7.6 类型和主题
7.7 情节和人物—小结
第四篇 故事创作过程
第八章 故事的种子
第九章 段落
9.1 酝酿剧本大纲
9.2 设计场景
9.3 场景动态
第十章 剧本大纲
10.1 写写写
10.2 什么样的信息可以进入剧本大纲
10.3 故事推介和陈述
第十一章 写第一稿
第五篇 故事分析和难题解决
第十二章 故事分析
12.1 常见的故事问题
12.1.1 问题和潜台词
12.1.2 基线分析
第十三章 结构分析
13.1 结构分析
13.1.1 大转折点
13.1.2 关键问题
13.1.3 伏笔
13.1.4 高潮和解决
13.1.5 转折点和段落
13.1.6 情节和人物
13.1.7 防止松弛
13.1.8 冲突退化
13.1.9 人物曲线
13.1.10 段落、场景、次要情节
13.1.11 爱上细节
13.1.12 对抗力量
13.1.13 故事分析和潜台词
13.1.14 还没找到解决办法
13.2 场景分析
13.3 设计场景
第六篇 作者之日,推销之时
第十四章 商业世界
14.1 包装你的材料
14.2 应对拒稿
14.3 资源和支持
14.3.1 增加人脉
14.3.2 作者软件包
第七篇 访谈
第十五章 访谈引言
15.1 与鲍勃·盖尔对话
15.2 与李·查德对话
15.3 与约翰·苏利文对话
15.4 与马克·威廉姆斯对话
15.5 与威利·罗素对话
15.6 与斯图尔特·费里斯对话
第八篇 淡黑
第十六章 后记
附录一 参考书
附录二 中英文词汇对照表
关于作者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