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言
第一章 中国古代官员爱民思想的发展进程
一、先秦社会精英管理国家理论的生成
二、先秦史鉴意识和忧患意识的生成
三、儒家全民共赢思想的生
四、西汉黄老思想与儒家爱民思想的践行
五、魏晋南北朝爱民思想的迟滞与隋唐时期爱民思想的勃发
六、宋元明清时期爱民思想的进一步发展
第二章 中国古代官民的互爱模式——以汉魏隋唐《循吏传》《良吏传》为中心的考察
一、官爱民的主要表现方式
二、民众爱官意识的生成
三、民爱官的主要表现方式
四、官员考核机构与考课标准
五、政府对爱民官员的奖励方式
六、官民互爱的意义
附:正史《循吏传》《良吏传》传主事迹表征述略
第三章 官民互爱关系的破坏者——中国古代恶官恶行及其治理
一、正史对“恶官”(恶吏)的立传
二、正史所载危害严重恶官例举
三、民众对恶官的反抗与政府处理群体性事件的方略
四、官民关系恶化对政府的影响
五、恶官生成的原因
六、政府惩治恶官的制度建设
第四章 中国古代爱民之官生成的基石
一、爱民之官(良吏)与害民之官(恶吏)的比较
二、爱民之官(良吏)生成的基石——从儒家的自爱与爱人角度考察
第五章 中国古代的“中性官吏”与国家的政治运行
一、“中性官吏”构成中国古代官僚队伍的主体
二、“中性官吏”与国家政治的运行
三、“中性官吏”的官德及其政治信仰
四、儒家思想为何只能培养出大批的“中性官吏”?
第六章 官民关系视野下中国古代皇帝形象的自我建设——以汉朝为例的考察
一、汉朝多位皇帝努力建设自己的形象
二、汉朝皇帝努力建设其形象的原因
三、汉朝皇帝形象自我建设的意义
四、西汉后期和东汉后期皇帝对汉帝形象的败坏
第七章 官民关系视野下中国古代的民意上传制度——以汉朝为例的考察
一、汉朝民意上传制度的建立与运行
二、汉朝民意上传制度的主要特点
三、汉朝民意上传制度的劣变
第八章 官民关系视野下中国古代平民权利与君主权力的消长
一、中国古代平民发展权利的增长
二、中国古代君主绝对权力的扩张
三、平民权利增长与君主权力扩张的关系
四、平民权利增长与君主权力扩张的原因
五、中国古代官民互爱体系难以进步的根因
第九章 中国古代官民互爱体系构建的评价
一、官民互爱的典范意义
二、官员爱民的核心价值准则
三、政府对民众评价官员的重视
四、“自律”标准过高,不可能约束多数官员
五、官员爱民,并未成为擢升其职位的一贯性标准
六、中国古代官民关系转化的萌芽与曙光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