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主要从人的存在问题出发,以孔孟荀及郭店楚简为中心,探讨“情”在先秦儒家的言说方式、表现形式及其蕴含的思想内涵。触及情的界定,情与德的关系,由情而德的修养功夫三个层面,从源头揭示情感在儒家哲学中的地位和作用。本文结构分为六个部分,绪章主要包含研究缘起、研究综述和研究意义。第一章“情”义探源,主要从字源学和文献学角度充分讨论情的内涵和外延,确定本文论情的确切范围。第二章先秦儒家“情”论产生的背景,主要从社会政治和思想文化两个层面探讨先秦儒家“谈情”缘起。第三章孔子“情”论,主要以情感论的视角对孔子仁学思想进行重新的阐释。第四章郭店楚简情论,主要围绕《性自命出》篇的“情出于性”和“道始于情”两个命题讨论郭店儒简对于情感的论说。第五章孟子“情”论主要围绕“恻隐之心”阐释孟子道德情感观念的意蕴、推扩以及孟子所主张的修养观和境界观。第六章荀子“情”论,指出荀子主要基于现实情欲贪多而引起社会争论的社会后果言“性恶”,判定“人情甚不美”,从而主张“化性起伪”,强调通过礼乐、师法和积习的力量,实现由实然的情欲存在向应然的道德存在转化。先秦儒家情论对中国情感哲学的研究有重要的奠基意义。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