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NVH前沿科技与工程应用
0.00     定价 ¥ 159.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浙江新华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25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111756514
  • 作      者:
    作者:(美)黄显利|责编:孟阳//丁锋
  • 出 版 社 :
    机械工业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4-07-01
收藏
内容介绍
《NVH前沿科技与工程应用》以简洁明了的形式、通俗易懂的文字,配合丰富的图表,通过大量可借鉴、可复制的详细开发方法与工程应用案例,系统介绍了由声学超材料/超结构催生的NVH前沿科技成果,包含声学黑洞、声学超材料、局域共振超材料、新型减振技术、微穿孔板、施罗德扩散器和仿生声学超材料等内容,力求帮助读者开阔眼界、提升认知,启迪读者进发出更多奇思妙想。 本书既适合作为从事NVH相关工作的工程技术人员的实践参考书,也适合作为高等院校机械、汽车、船舶、航空等专业师生的教学参考书。
展开
目录
致谢
前言
第1章 声学黑洞与伊顿透镜
1.1 声学黑洞
1.1.1 声学黑洞的技术背景
1.1.2 声学黑洞的理论基础
1.1.3 声学黑洞的结构
1.1.4 声学黑洞特性的利用
1.1.5 声学黑洞技术的应用
1.2 伊顿透镜
1.2.1 什么是伊顿透镜
1.2.2 波在伊顿透镜中的传播特性
1.2.3 伊顿透镜的应用
参考文献
第2章 声学超材料
2.1 问题的提出
2.2 技术背景
2.2.1 声波的斯涅尔反射定律
2.2.2 声波的斯涅尔折射定律
2.2.3 临界角与全反射
2.2.4 全反射与海市蜃楼现象
2.3 广义斯涅尔反射与折射定律
2.3.1 光程与相位
2.3.2 三维广义反射与折射定律
2.3.3 广义反射定律的说明案例
2.3.4 为什么声学超结构具有超越自然结构的特性
2.4 超材料的设计方法论
2.5 超材料/超表面的基本结构单元
2.5.1 迷宫式单元
2.5.2 开口式单元
2.5.3 五模式单元
2.5.4 声单向传播单元
2.5.5 振动控制单元
2.6 隐身技术
2.6.1 五模式声隐身单元
2.6.2 声电磁水下波超表面隐身地毯
2.6.3 微波频率的磁隐身单元
2.6.4 声隐身镶嵌薄膜混合型单元
2.7 水下声隐身
2.7.1 消声瓦的设计
2.7.2 阻抗渐变多层复合消声结构
2.7.3 开口式导管混合共振器
2.7.4 二比特编码超构表面
2.7.5 五模式编码超构表面
2.8 地球物理级大尺寸超材料的抗地震效应
2.8.1 共振超级楔形
2.8.2 森林作为天然抗震超材料
2.8.3 圆柱形孔列阵对表面波的衰减
2.8.4 土壤中的钻孔作为抗震超材料
2.9 超材料/超结构的应用实例
2.9.1 超材料在加强核磁共振成像中的应用
2.9.2 超材料在高保真扬声器上的应用
2.9.3 五模式材料在床垫上的应用
2.9.4 超结构在变电所的减噪应用
2.9.5 多功能超材料在高层建筑中的应用
2.9.6 三维多共振声子在高铁上的应用
2.9.7 通气透明消声窗
2.9.8 超薄吸声器
2.9.9 超材料在环境减噪中的应用
2.9.10 混凝土大坝的抗震保护
2.9.11 土坝的抗震保护
2.9.12 超结构在海上钻井平台与海岸建筑防海啸中的应用
2.9.13 考古学超结构
2.9.14 超结构在超级城市规划中的应用
参考文献
第3章 局域共振超材料
3.1 问题的提出
3.2 技术背景
3.3 薄膜共振型超结构单元
3.3.1 镶嵌薄膜振子
3.3.2 薄膜型等效负质量单元
3.3.3 局域共振单元
3.3.4 低频超级吸声单元
3.3.5 超薄共平面螺旋管吸声单元
3.3.6 薄膜型列阵隔声单元
3.3.7 超薄低频完美共振吸声单元
3.3.8 薄膜式同轴环质量单元
3.3.9 超薄低频吸声单元
3.3.10 大型薄膜型低频吸声单元
3.3.11 双负薄膜双六角形柱体单元
3.3.12 双层薄膜型单元
3.4 超薄板型超结构
3.4.1 超薄板单元
3.4.2 单元与列阵之间的关系
3.4.3 蜂窝加薄膜型声学超结构
3.4.4 多重耦合1/4波长管共振器
3.4.5 负弹性模量及负质量密度超结构
3.5 局域共振超材料的应用实例
3.5.1 超材料在印度飞机舱内的应用
3.5.2 轻量化带有薄膜的三明治蜂窝结构在飞机中的应用
3.5.3 薄膜型声学超材料在军用飞机上的应用
3.5.4 双基局域共振声子在汽车车身上的应用
3.5.5 超材料在音响设备上的应用
3.5.6 可接附式局域共振超材料在汽车减噪上的应用
3.6 大规模生产的局域共振超材料
3.6.1 单元构造
3.6.2 单元减振效果实测
参考文献
第4章 新型减振技术
4.1 技术背景
4.1.1 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与超级隔振系统
4.1.2 超级隔振系统
4.1.3 古老的机械与古老的问题
4.1.4 古老的机械需要创新的技术
4.2 机械式负刚度减振器
4.2.1 设计背景
4.2.2 负刚度减振理论
4.2.3 设计参数选择
4.2.4 设计结果
4.2.5 负刚度减振器的特点
4.3 机械减振器基本结构
4.3.1 机械式负刚度减振器的结构——垂直运动
4.3.2 机械式负刚度减振器的结构——水平运动
4.3.3 梁型柱的水平运动隔振机构
4.3.4 迟滞阻尼水平隔振系统
4.3.5 自动控制垂向高度的隔振器
4.3.6 具有附加阻尼的六自由度隔振器
4.3.7 主动与自动调节水平系统
4.3.8 主动减振座椅结构
4.3.9 激光与光学设备的负刚度减振器
4.3.10 三叶草圆顶形及贝氏蝶形弹簧垫圈的负刚度行为
4.3.11 具有负刚度的汽车座椅悬置
4.3.12 剪刀式座椅减振器
4.3.13 欧拉梁型负刚度减振器
4.3.14 超低频欧拉压弯梁式减振器
4.3.15 准零刚度座椅悬置
4.3.16 NewDamp弹性减振器
4.3.17 斯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