緒 論
0.1 選題緣起
0.2 研究綜述
0.2.1 介紹
0.2.2 描寫與研究
0.2.3 進一步研究
0.2.4 其他問題
0.3 本文的研究内容與方法
0.3.1 研究内容
0.3.2 研究方法
0.4 《標韻》的版本
0.4.1 育新本
0.4.2 三節版《標韻》
0.4.2.1 奎照本
0.4.2.2 章福本
0.4.2.3 會文本
0.4.2.4 廣益本
0.4.2.5 昌文本
0.5 《標韻》的體例及文本形式
0.5.1 注釋術語
0.5.2 例外
0.6 整理原則
0.6.1 書寫方向
0.6.2 出校
0.6.2.1 出校原則
0.6.2.2 出校位置
0.6.3 繁簡體字
0.6.4 異體字
0.6.5 訛誤字
0.6.6 符號
0.6.6.1 增加的符號
0.6.6.2 替換的符號
上編:《增補同音字類標韻》
序
大號二十六韻
平上去入四聲歌
目錄
同音字組
備考
中編:比較育新本與三節版奎照本
1 成書時間
2 目錄
3 同音字
3.1 數量
3.2 排序
3.3 訛誤
4 標註
4.1 標註同音字組的讀音關係
4.2 標註個別字的讀音關係
5 注釋
5.1 順序
5.2 訛誤
5.2.1 形近而訛
5.2.2 音近而訛
5.2.3 脫文
5.2.4 衍文
5.2.5 倒文
5.2.6 其他訛誤
5.3 增加注釋
5.4 刪減注釋
5.5 替換情況
5.5.1 注音
5.5.2 釋義
6 小結
下編:比較三節版《標韻》
1 三節版的構成
2 成書時間
3 昌文本與非昌文本
3.1 同音字組
3.1.1 數量
3.1.2 排序
3.2 同音字
3.2.1 排序
3.2.2 訛誤字
3.3 注釋
3.3.1 排序
3.3.2 訛誤
3.3.2.1 形近而訛
3.3.2.2 音近而訛
3.3.2.3 脫文
3.3.2.4 衍文
3.3.2.5 倒文
3.3.2.6 其他訛誤
3.3.3 刪減注釋
3.3.4 增加注釋
3.3.5 替換情況
3.3.5.1 注音
3.3.5.2 釋義
4 非昌文本與昌文本
4.1 同音字
4.2 注釋
4.2.1 形近而訛
4.2.2 音近而訛
4.2.3 脫文
4.2.4 衍文
4.2.5 倒文
4.2.6 其他訛誤
5 三節版《標韻》的不同訛誤
6 結論
參考文獻
後記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