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堂课 波普尔老师主讲“现实的思考”
什么是逻辑学
异想天开是行不通的
现实中的答案永远没有简单的
第二堂课 休谟老师主讲“概念”
概念是反映对象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
概念有很多不同的特性
概念的种类划分标准
第三堂课 孔德老师主讲“概括”
什么是概括
真实的概括知识是以现实为基础的
相对于概括知识,特定知识绝对为真
人类文明的进步就是科学原则不断被修正的过程
第四堂课 古尔德老师主讲“过度概括”
思考问题时不要非黑即白
概括可以,但不要过度概括
第五堂课 杰文斯老师主讲“隐含意义”
每个陈述都有两个意义—公开意义和隐含意义
隐含意义能通过精神分析挖掘出来
隐含信息会告诉你危险在哪里
第六堂课 弗雷格老师主讲“谬误”
连续发生的事物不一定有因果关系
谬误面面观
迷信全是谬误
第七堂课 雷曼老师主讲“错误类比”
错误类比是一种思考错误
科学家也是会说蠢话的
第八堂课 奥卡姆老师主讲“片面性思考错误”
人类内心的情感往往要强于理性
情感与习惯往往会让我们片面拣选
第九堂课 布里丹老师主讲“集体思维”
真理不一定掌握在多数人手里
路径依赖与集体思维
第十堂课 罗素老师主讲“推理关系与模态逻辑”
关系的对称性和传递性
什么是模态逻辑
第十一堂课 克里普克老师主讲“回避问题”
固定联想就是在回避问题
套套逻辑也是在回避问题
虚张声势的字词通常也是回避问题的表现
第十二堂课 培根老师主讲“同一律和矛盾律”
是什么就是什么
不能是什么又不是什么
自相矛盾在生活中非常常见
第十三堂课 亚里士多德老师主讲“排中律和充足理由律”
只有消除判断中的模糊性,才能更接近真理
排中律的作用就是保证思维的明确性
什么是充足理由律
第十四堂课 诺依曼老师主讲“统一场理论”
只有相关适当的证据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
生活中的很多叙述都没有相关性
相关的证据是必要的,但并不一定是充分的
第十五堂课 密尔老师主讲“人际沟通中的逻辑语原则”
人际沟通是语言行为
语境的作用及意义
第十六堂课 策梅洛老师主讲“诈骗”
诈骗属于逻辑学范畴吗
诈骗的六个步骤
只有经过逻辑思考,才能识破骗局
展开